在今年年初的股市行情中,ETF功不可沒。當然這些ETF都是權益型的,而且以行業類為主,是當時信息等科技板塊股票強勢上漲的重要推手。而隨著這些ETF凈值的大幅度上升,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把資金用于ETF產品的申購,ETF也就成為了市場上最受追捧的投資品種之一。
如今,市場格局與年初時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股市從當時的節節上漲變為震蕩整理。不過,ETF仍然很火,只是此時爆款的不再是權益類的ETF,而是貨幣市場基金類的。最近的統計數據顯示,貨基ETF規模已經接近2000億元,年內增幅超過50%。這種申購活躍的現象,是近年來比較少見的。
受歡迎的貨基ETF
貨幣市場基金作為投資者現金管理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承載了普惠金融的某些功能,從十多年前推出起,就受到了市場的歡迎。
在支付寶將沉淀資金導流到余額寶,并直接認購相應的貨幣市場基金后,貨幣市場基金更是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成為廣大工薪階層最常用的理財工具之一。其中,設計為ETF形式的貨幣市場基金,由于在流動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且產品的可控性也更強,因此更是受到廣大機構投資者的青睞。當然,貨幣市場基金的過快發展,特別是基金持有人的高度集中,以及申購與贖回政策的過度寬松,也留下了某些風險隱患。前幾年,監管部門對于貨幣市場基金進行了規范,制定了較為嚴格的管理制度,其發展有所放緩,規模也得到了相應的控制。這其中,貨基ETF客觀上也是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不過,從實踐來看,對貨基ETF影響比較大的,其實還是股市行情。貨基ETF的投資者主要是權益類投資者,他們是把貨基作為資金的一個“休息”場所,在股市表現不佳的時候,就賣出股票買貨基ETF。在這個意義上來說,貨基ETF的功能類似于“避風港”。去年上半年,貨基ETF的規模也有2000億元左右,而隨著股市行情的啟動,它遭遇到了較大的贖回。到了今年3月份,則再度出現大額凈申購。從這里的變化中,人們也可以看出市場資金流向上所作出的調整。雖然在整個貨幣市場基金市場中,貨幣ETF的占比并不大,但它對市場格局的反應卻是相當敏感的。
避險情緒濃厚
現在的情況是,就全市場范圍而言,資金并不缺乏,銀行間貨幣市場上的隔夜拆借利率只有1%左右,貨幣市場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已經普遍低于2%,這是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盡管如此,貨幣市場基金仍然受到資金的追逐,申購者絡繹不絕。其中最受青睞的貨基ETF更是規模大幅度上升。
這說明什么?無疑就是市場上避險情緒比較重,人們寧愿持有收益率很低,但安全性比較高的固定收益類產品,也不愿意冒險進入股市。然而,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以及債券基金的收益率相比還是要高一些,為什么資金沒有大規模進入這些市場呢?原因在于其流動性要相對弱一些,而且價格波動也較為頻繁,需要做較長時間的配置才能夠確保收益。對于一些仍然矚目于權益類市場的投資者來說,這樣的產品就不如貨幣市場基金,特別是貨基ETF有吸引力。所以,在貨幣ETF規模大增的時候,人們可以讀到的信息是很多的。
自3月份以來,滬深股市出現比較大的調整,人們對后市的看法分歧也很大,一些人特別擔心資金面能否支持行情反彈。從貨基ETF規模變化中,也許人們發現市場實際上并不很缺錢,但要讓資金入市,則需要給投資者以穩定的預期,讓他們看到實體經濟的好轉,從而提振信心。簡單來說,就是有待于基本面的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