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4月7日召開第二十五次會議,總結近期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進展,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會議提出,要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
華泰證券研究所研究員沈娟在接受證券時報專訪時表示,此次金融委強調要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凸顯資本市場重要戰略地位,未來基礎制度改革和打擊違法行為將助力完善投融資良性生態。
這是疫情發生后金融委的第十次會議,體現高度重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態度。會議明確五方面重點任務:一是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二是引導信貸資源更多支持受疫情沖擊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三是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不斷強化基礎性制度建設,堅決打擊各種造假和欺詐行為,放松和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場活躍度。四是采取多種有效方式加大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力度,增強抵御風險和信貸投放能力。五是高度重視國際疫情和經濟金融形勢研判應對。
沈娟表示,當前宏觀經濟正處于新舊秩序更迭的大變局時期。內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多和我國處于全面深化改革關鍵階段的現狀,需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新經濟產業特點需要直接融資和資本市場提供必要融資支持,最終推動產業升級與資本市場邁入良性互動新格局。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率先提出,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而此次金融委會議再次強調要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凸顯資本市場在頂層設計規劃中的重要地位,資本市場深化發展是大勢所趨。
證監會提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十二方面重點任務,堅定市場化、法制化改革方向,明確未來改革大勢。沈娟指出,改革的核心不是盲目“放水”,而是通過基礎制度改革培育良性增長機制。當前,科創板已探索出制度改革優秀經驗,新證券法以根本基礎制度改革引領全局性跨越,奠定全面推進注冊制基石。IPO、再融資、并購重組、債權融資、新三板優化改革多點開花。未來,預計圍繞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提升市場活躍度等政策制度還將陸續落地。此外,新證券法大幅度提升違法成本,堅決打擊各種造假和欺詐行為,將有效強化市場約束、增強市場信心,構筑投融資良性生態。券商是資本市場核心載體,資本市場改革將依賴于券商全面落地,同時券商也將直接受益于改革紅利。
另外,在加大宏觀政策力度,支持中小銀行補資本方面,監管層近期政策頻頻,2月21日政治局會議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政策落地節奏加快:3月以來已有兩次降準,此外央行增加了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降低逆回購利率20bp,降低超額準備金利率37bp。流動性合理充裕為銀行創造了良好經營環境,尤其是同業負債較多的中小銀行,4月7日1年期同業存單到期收益率已跌破2%,達歷史最低水平。
沈娟認為,加大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力度利于解決資本緊缺問題,提升中小銀行服務小微的質效。小微企業是當前政策的聚焦點,后續政策有望繼續從負債端和資本端解決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資金來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