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地開復工紛紛提速。
記者從江蘇省工信廳、江蘇證監局等多部門了解到,截至3月24日,江蘇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總數4.5萬家,復工面99.7%,復工人數769萬人,占復工企業所需用工數92.4%。江蘇省434家A股上市公司中除2家公司未復工外,其他公司均已全部或部分復工,復工面達99.5%。
“未復工的兩家企業并非受疫情影響,而是由于環保停產整改以及企業自身的其他問題暫未復工。”江蘇證監局相關人員告訴記者,總體來看,江蘇省上市公司基本已實現了全面復工復產,并在防控疫情的戰斗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駐廠員“蹲點”疏通產業鏈
企業復工復產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動配合,如果一個環節卡殼,則可能整條鏈條運轉不暢。
復工初期,防疫物資緊缺。記者從江蘇省工信廳了解到,為了全面摸排江蘇省內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防控物資生產企業及上游原材料、設備等配套供應企業名單,江蘇省市派出近百名駐廠員赴重點企業現場辦公,連續20多天蹲點企業,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困難,推進重點防控物資企業復工達產。
為緩解醫用防護服緊缺問題,南京創思服飾臨時轉產防護服。“剛開始覆膜無紡布和壓條機緊缺,達產后預期日產能會受限。省工信廳成立專班開展協調,對公司覆膜無紡布、壓條機進行重點保障。”南京創思服飾工作人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現在我手下的采購主管們有事都不找我了,直接找駐廠員去搞定了!”魚躍醫療董事長助理袁振高興地說。自從駐廠員倪俊抵達鎮江駐地后,與魚躍的供應鏈采購部一起梳理企業原料供給渠道。公司紅外線額溫槍產品各級供應商有136家,哪一家沒復工都影響生產,倪俊和公司一起排查關鍵環節,分類協調,推動供應鏈企業全部復工。額溫槍產量從最初的每天4000只,到現在的2.4萬只,后續有望達到3.2萬只。“小倪幫我們聯系了多少次省市工信部門,發了多少協調函,我都數不清了。”袁振說。
記者了解到,經過駐廠員連續1個多月的“蹲點”,江蘇省重點調度的120多家防控物資生產企業以及200家左右原材料、設備和其他配套企業全面復工達產超產,為江蘇省內防控和支援湖北提供了重要物資保障。
引入金融“活水”保證資金鏈
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上漲,房租、稅費、貸款利息和員工基本工資等支出巨大。復工早期,江蘇省工信廳調研了解到,超過九成中小企業生產經營資金緊張。
作為制造業大省,江蘇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萬多家,各行業中小企業300多萬家,總用工數超過2000萬人,外省在蘇就業人員約825萬人,此外還有大量的靈活就業人員。中小企業復工復產亦是重中之重。
“正月初八,我們就和江蘇省工信廳建立起應急授信協調機制,配套100億元額度,馳援防疫物資重點生產企業和受疫情影響企業。”江蘇銀行董事長夏平在談復工復產時表示。
記者從江蘇銀行了解到,給企業“長力氣”,江蘇銀行率先與工信、科技、農化等部門聯手,建立緊急授信機制,能貸則貸、應貸盡貸。
“幸虧有農行的幫扶,從申請到放款短短三天時間140萬元就到賬了,不然我們企業都快‘黃’了!”蘇州市聚瑞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杰激動地說。
蘇州市聚瑞紡織有限公司主要經營印染和銷售布料,受疫情影響,公司流動資金出現缺口,無法及時購買印染所需的尼龍布、滌綸布等原材料,復工復產面臨難題。在農行蘇州吳江分行的幫扶下,劉杰辦理了全市農行首筆“房抵e貸”產品。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江蘇省聯合省內多家銀行緊急授信確保重點企業恢復生產保障供應,同時13個設區市也均出臺相關惠企業政策措施,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助力中小微企業的復工復產。2月份,江蘇省推出了承兌匯票貼現100億元幫扶政策。通過“互聯網+”金融服務,江蘇省針對有“承兌匯票”業務需求的中小微企業推出互聯網惠企“百億千萬”活動,提高供應鏈流通效率,降低供應鏈融資成本,緩解中小微企業資金壓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幫助企業面對疫情提高抗擊風險能力。
智能制造助力產能穩步恢復
制藥企業4天可以做到什么?康緣藥業中藥智能制造體系給出了一個答案——從原材料一無所有僅有一張配方到最終完成600件中藥顆粒劑發貨僅用時4天。
2月4日,康緣藥業接到武漢武昌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委托信,代加工生產中國中醫科學院仝小林院士研發的新冠病毒肺炎防控治療藥物。
“接到委托后,公司第一時間成立新冠病毒肺炎中藥協定方生產專項組,部署原料采購、生產計劃等工作。”康緣藥業工作人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在絕大多數企業尚未復工復產時,康緣藥業之所以有這樣迅速的響應能力除了政府部門對原材料、交通運輸等方面的幫扶外,還得益于公司近些年開發的智能制造生產系統。相較傳統車間,公司中藥智能化提取精制工廠、中藥數字化注射劑車間和中藥智能化固體制劑工廠生產效率提高20%以上,同時減少人員60%以上。
疫情暴露出企業制造水平的差異,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行業認識到,開展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的重要性。
在2019年初建設完成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項目與南京市智能工廠示范項目,正式通過項目驗收的康尼機電在這次的疫情中感觸很深。
“目前我們已經全面復工,產能也基本都恢復了。”康尼機電工作人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康尼機電于2月12日正式復工,復工后的產能瓶頸主要在于員工返廠人數與生產物料供應兩方面。根據智能制造程度高低不同的生產工序進行復工產能統計,各工序復工效率效能差異明顯。排除生產物料供應影響因素,在員工到崗率70%的情況下,自動化程度較高工序(諸如:焊接、包邊、鈑金、絲桿加工等工序)產能恢復比例已提升至90%,而自動化程度較低工序(如:裝配等工序)產能恢復比例提升至75%。
“從3月份的數據來看,大型企業復工率已經非常高了,基本上都在90%以上。”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李奇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上下游復工時間錯配、原材料緊缺、物流不暢問題引起的企業開工問題,目前已基本得到了解決。
“現在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海外疫情擴散導致的外需集中消失的問題。”談及海外疫情的影響,李奇霖表示外需集中消失反映到國內就是總需求不足,企業沒有訂單,復工復產后產品要賣給誰。
“后續要解決需求不足的問題,我們認為新基建這塊會逐步加碼,形成對經濟的拉動,第二個就是通過消費券的模式帶動居民出門消費從而改變企業需求不足的狀況。”李奇霖說。記者 曹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