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境外市場相比,我國金融市場總體比較平穩,A股市場展現出了比較強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A股市場的波動幅度相對比較小,投資者的行為更加理性。總的來看,外部環境的影響是階段性的,不會改變中國資本市場平穩向好的趨勢。”3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的一番話給A股市場的投資者吃了“定心丸”。
筆者認為,此番監管層對市場平穩向好的“胸有成竹”,也向市場發出了一個積極信號,境外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對我國資本市場的影響是階段性的、可控的,我們有能力、有信心保持市場的平穩運行。
這份信心,來自疫情發生后監管部門發布的多項涉及企業融資、重點地區費用減免、便利服務等方面的支持舉措,體現了監管的溫度,穩定了市場的運行。還來自資本市場的融資服務、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這些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的有條不紊,有序推進成為夯實市場穩定運行的“基本盤”,也是A股韌性的體現。
首先,疫情不改融資節奏,IPO和再融資助力企業融資需求,夯實企業發展根基。
3月5日的發審會,證監會發審委通過視頻審核形式進行;3月11日,科創板上市委員會采取“現場+視頻”的創新模式審核了兩家企業的首發申請。
與此同時,2月14日,證監會公布了修訂后的再融資新規,新規進一步精簡了發行條件,拓寬創業板再融資服務覆蓋面。有效緩解了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下部分企業的資金困境。
證監會3月上旬的調研顯示,上市公司的復工率已經超過9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其次,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有條不紊,各項改革舉措漸次落地,完善市場基礎制度體系,夯實市場穩定運行的“基本盤”。
從去年9月份證監會發布“深改12條”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就成為資本市場發展的一條核心主線。隨著一系列關鍵改革舉措的漸次落地實施,市場的內在穩定性增強,抗擊外部沖擊的能力提高,更加有活力和有韌性。
特別是今年3月1日,新證券法正式實施,為落實證券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有效防控市場風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等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第三,堅定不移加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力度,引入長期資金,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今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繼續按下“快進鍵”,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升級,吸引著全球資本不斷加大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戰略布局。
今年1月1日起,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取消。3月13日,證監會發布消息稱,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這比原計劃提前了8個月,彰顯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力度和速度。筆者發現,去年6月份,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陸家嘴論壇上提出的9條對外開放務實舉措,已基本完成。
對外開放的不斷提速也意味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吸引力的不斷增強,在全球市場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投資中國已成為全球投資者的主動配置。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