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記者獲悉,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生豬生產及相關產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發改委指出,民營企業是保障豬肉等肉類產品有效供給的主要力量,在生豬規模化養殖中占主導地位,占養殖企業的比重達98%以上。受非洲豬瘟疫情沖擊等因素影響,2019年以來我國生豬產能快速下降,全年生豬出欄5.4億頭,同比下降21.6%,生豬價格大幅攀升,全年同比漲幅為42.5%。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積極采取措施,目前政策效應逐步顯現,特別是民營企業充分發揮技術、資金、人才等優勢,堅持疫病防控和補欄增養相結合,對促進豬肉市場保供穩價發揮了關鍵作用。但非洲豬瘟防控具有長期性、復雜性,生豬產能恢復需要一定的周期,且新冠肺炎疫情對生豬養殖業,特別是產能的加快恢復帶來一定沖擊,預計全年豬肉供應依然緊張,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意見》堅持問題導向,針對民營企業發展生豬生產及相關產業中面臨的用地、環保、信貸、保險等突出問題,著力推動各項具體措施的落地落實,鼓勵民營企業立足當前加快恢復并擴大生豬生產、著眼長遠轉變方式促進產業轉型,不斷提升生豬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確保我國豬肉基本自給,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
《意見》明確,按照分區分級防控的要求,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鼓勵各地采取針對性措施解決難點堵點,推動生豬養殖及相關企業盡快復工復產。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繼續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生豬良種繁育、疫病防控、標準化規模養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項目建設;用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生豬生產及相關產業。完善金融保險支持政策,鼓勵銀行將符合規定的土地經營權、養殖圈舍、大型養殖機械和生豬活體納入可抵押品目錄,鼓勵農業銀行等積極探索生豬養殖“大帶小”金融服務。建立健全金融機構生豬產業貸款盡職免責和激勵約束機制,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保障合理用地需求,落實生豬養殖用地政策,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切實保障養殖用地需求。對于將不符合要求的耕地或其他土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的,經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核實后,允許發展生豬養殖,并結合永久基本農田核實整改工作,及時保質保量進行補劃。指導各地依法依規管理畜禽養殖禁養區,對打著環保等名義擅自搞無豬市、無豬縣的,要堅決予以糾正。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國家關于生豬生產的各項支持政策和監管措施,對民營企業一律平等對待。記者 蘇詩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