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資新規落地不到一個月,成功地點燃了上市公司定增市場的熱情。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自2月14日再融資新規發布以來,截至3月11日,按照預案公告日顯示,共有88家公司新發定增預案(不含修訂),擬募集資金金額(上限)約1398億元,其中包括創業板44家,占比50%。而去年同期只有30家公司新發定增預案。值得關注的是,在募集資金的使用中,上市公司用于補充流動性資金的占比顯著提高達80%。
筆者認為,再融資新規落地還不到一個月,已開始發揮重要作用,不僅有效緩解了嚴峻疫情下對企業現金流的影響,助力上市公司保持“體力”,增強發展動力;而且,在穩經濟的大背景下,再融資也成為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有力舉措。
一方面,對上市公司再融資的“松綁”,從短期看,利于緩解上市公司目前可能存在的流動性困境;長期來看,利于增強上市公司“造血”能力,利用資本市場做優做強。
當前,處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再融資新規降低了上市公司再融資發行的實施門檻,給予上市公司更大的定價和發行靈活性。這將大大增強上市公司再融資發行能力,有助于對沖疫情對上市公司的資金面影響。
因此,再融資新規落地后,滬深兩市上市企業紛紛修訂調整增發預案。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止到3月11日,按照最新公告日,共有87家A股上市公司對增發預案做出修改。此外,在新發的定增預案中,80%的上市公司的募集資金都是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從中長期來看,上市公司有望通過再融資提高“造血”能力,改善上市公司流動性、降低資產負債率,形成公司基本面的修復與成長。
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再融資也前所未有的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同和關注,再融資新規落地后,交易所互動易平臺信息顯示,多家上市公司被投資者催問再融資進展或何時啟動再融資。
筆者認為,再融資新規利于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擴大潛在盈利空間,利于降低投資者的投資風險,享受更多公司發展紅利。
另一方面,再融資新規提升了制度的包容性和直接融資占比,成為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徑。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作為一項長期戰略性任務被監管部門反復提及。2019年9月11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發表署名文章時闡述了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具體舉措: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
再融資新規實施近一個月,從新發定增預案的公司數量就可以看出其在提升企業的直接融資效率及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方面作用已開始顯現。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其對創業板定增市場的“寵愛”。由于新規取消了創業板公開發行證券最近一期末資產負債率高于45%的條件,取消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連續兩年盈利的條件,大大拓寬了創業板再融資服務的覆蓋面。據統計,目前已公布新發定增預案的88家公司中,創業板企業就占據了半壁江山,而且,其中有36家創業板企業的募集資金是為了“補血”。
對高科技企業的融資支持,符合當前中國經濟轉型及產業升級的趨勢,利于經濟增長的新舊動能轉換,也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有效途徑。
當前,再融資新規雖已點燃了上市公司定增市場的“熱潮”,但是,筆者認為,在“熱潮”的背后市場各方要理性的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上市公司要真實、準確的披露信息;專業機構要歸位盡責,投資者要謹慎投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