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湖州織里鎮開童裝加工廠的倪先生,這兩天在朋友圈曬出了一些童裝樣品。
“這些都是2020年的春款,有些貨已經發出去了,沒發出的原本是春節后要發的,但現在一直沒法發。”倪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倪先生的童裝加工廠延時開工。他表示,這對很講究季節性的服裝行業而言,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一般而言,春季是服裝銷售的最佳時期。春節過后的這段時間,是備貨的“黃金時期”。
像倪先生這樣,因為疫情而延遲開工的工廠數量眾多。對此,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部門推出了一系列的舉措,送上政策“大禮包”,為企業“加油”。
以倪先生所在的浙江省為例,省政府發布了《關于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全力穩企業穩經濟穩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30條舉措,包括全力推進企業降本減負、全力加強財政金融支持、全力保障企業用工、全力培育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等多個方面。
“我們已經在復工的路上了,如果不復工就是坐吃山空。”在重慶經營著一家園林工程公司的杜女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疫情影響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原材料的供應。
倪先生在織里鎮的工廠,現在已經可以復工了。“人可以過去了,但復工沒有工人,這是個問題。比如,我們的剪裁是湖北籍的,現在來不了了,只能重新招人。”倪先生說。
對于接下去的生產,倪先生表示,先把今年的春款給賣出去,能賣多少是多少。至于新款,還是要等到工人到位,但現在確實有點難。“像我們這樣的小廠,返工有點難。”
杜女士表示,由于公司所屬的行業不是獨立的,涉及方方面面,上半年能夠維持下去已經不錯了。
“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但是實際落實到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還是有難度。”杜女士說,比如,貸款的話要考慮再生產的能力和未來利潤空間有多少,否則越貸負擔越大,生存難以為繼,只會加速企業的破產。“希望疫情早點結束,損失盡可能的小。”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幫助企業抗擊疫情克服暫時的困難,但考慮到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受到疫情的沖擊更為明顯,因此,扶持實體經濟政策更多聚焦這些小微企業。
財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幫助企業復工復產舉措,是全方位的,力度也較大。
“雖然政策大力支持,但目前仍有一些企業無法開工。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伍超明說,一是與上下游產業鏈條上的企業復工進度不一致有關。受各地疫情程度不同影響,各地防控任務也不一樣,管控松緊程度因城而異,管控措施多種多樣,這必然導致經濟的“血管”,即交通物流首先受到影響,而一個產業的上下游企業分布在不同區域,企業的復工要求其產業鏈條上的上下游企業大體同時復工,但在當前情況下仍然存在一定困難,上游產品運不出來,下游企業開不了工,即使生產出了產品也送不到消費者手中。這要求各地抓緊落實中央政策精神,打通交通物流環節。
二是與企業對未來市場需求的預期有關。受疫情影響,市場需求受到影響,部分企業尤其是風險承擔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仍在觀望,等待市場需求的好轉。記者 朱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