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滬深兩市震蕩微跌,A股市場呈現一定程度的分化,板塊漲少跌多。雞肉概念板塊異軍突起,在華英農業早盤封漲停的引領下,板塊全天漲幅達4.58%,排名東方財富各板塊漲幅榜首位。
具體來看,板塊內的10只概念股全線上漲,漲幅前3位分別是華英農業、圣農發展和益生股份,漲幅分別達到10.00%、6.51%和5.52%,漲幅最低的禾豐牧業也上漲2.40%。資金流向則出現一定分化,有7只個股出現超大單資金凈買入(單筆成交在20萬股或100萬元的成交),其中溫氏股份(1.07億元)、華英農業(7643萬元)、圣農發展(7460萬元)、新希望(5147萬元)、民和股份(1015萬元)等5只個股超大單資金凈買入額超1000萬元,合計3.20億元。
對于雞肉概念板塊的上漲,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與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的利好有關。會上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介紹,截至2月17日,全國9711家飼料企業,已經有6384家開工復產,開工率是66%。農業農村部將促進復工復產,保障養殖企業飼料不斷供,為肉蛋奶供應打牢物質基礎。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有華認為,雞肉概念板塊的飛漲主要有如下兩大邏輯:第一,受疫情影響,豬肉等家禽板塊運輸不暢,部分地區價格飛漲,在豬肉龍頭股股價創歷史新高的帶動下,雞肉板塊股價也走出強勢;第二,受蝗災影響,農業板塊受到一定的刺激,農林牧漁整個板塊都獲得資金的追捧,存在一定的炒作行為。
對于家禽養殖的基本面,國泰君安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供給方面,庫存低位和后續產量不足有望使價格超預期上漲。據卓創截至2月13日數據顯示,屠宰場庫容率維持48%的低位,達到2019年10月以來的低點,而由于屠宰場開工率低以及庫容率維持低位,綜合售價從低點穩步上行至目前月1.2萬元/噸。從商品代雞供給來看,新冠肺炎疫情下,前期毀苗現象頻發,目前由于嚴格防控,雞苗、飼料運輸效率下滑也導致補欄進度較慢、生產效率低,未來短期供應下滑將支撐雞價上行。
從需求方面,疫情前期團膳、快餐、家庭多渠道消費低迷;疫情穩定后,餐飲業有望迎來報復性消費,而在貿易商和屠宰場低庫存背景下,后續一旦進入高消費及補庫存階段,雞價有望迭創新高,價格周期有望超預期恢復。
對于后市的投資機會,西部證券表示,隨著庫存的消耗,蛋雞、肉雞存欄、補欄量的減少,并且現在雞苗價格處于低位,預計后續雞苗價格有望率先走強。長期看,推薦關注作為白羽肉雞養殖一體化龍頭企業的圣農發展。國泰君安同樣認為,白雞價格有望超預期上漲。推薦:圣農發展、益生股份、民和股份、仙壇股份、溫氏股份、立華股份。
劉有華則相對保守的認為,雞肉板塊行情的走勢,更多的是跟隨豬肉板塊,所以隨著疫情的緩解和徹底結束,豬肉的價格也有望大幅回落,所以股價難以支撐現有的估值,后市難以持續。記者 趙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