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招聘在年終發起了2019年中國白領滿意度指數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中國白領的工作滿意度一般,為2.38。與2017年(2.64)和2018年(2.97)的數據對比發現,2019年的工作滿意度指數回落幅度較大。
白領最滿意人際關系,越資深的職場人工作滿意度越高
從分項指標來看,2019年白領對于人際關系方面的滿意度指數達到3.03,成為白領在工作中最滿意的方面,其次是培訓/學習和薪酬/福利,滿意度指數分別為2.25和2.16,而晉升滿意度排名最末,滿意度指數只有2.09。由于宏觀環境的原因,企業發展面臨挑戰,晉升的機會相對有限,而當前職場人又普遍追求成就感,這就形成了體驗上的矛盾。
數據顯示,隨著年齡增加,職場滿意度呈現上升的趨勢。具體來看,95后對工作滿意度指數最低,僅為2.30,70后對工作滿意度指數較高,指數為2.45。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經驗更多,心態更穩,對于工作的預期也更符合實際。
金融行業白領工作滿意度最高,私營民營企業滿意度提升
調研數據顯示,金融行業的白領工作滿意度最高,滿意度指數為2.56,政府/非盈利機構行業的白領工作滿意度最低,滿意度指數為2.27。根據2018年數據顯示,金融行業的滿意度指數3.32,排名第二,盡管今年國內經濟穩中求進,金融行業作為傳統高薪行業工作滿意度一直排名靠前。滿意度靠后的通常是交通運輸、加工制造或者能源環保等傳統行業,職場人的滿意度與產業自身的發展階段也息息相關,傳統行業應積極探索新經濟體制中的轉型思路,改善產業發展質量。
智聯招聘調研數據顯示,不同企業性質白領對工作的滿意度差異較大。2019年合資企業白領工作滿意度最高,滿意度指數達到2.63;其次是外商/港澳臺獨資企業,滿意度指數為2.45;私營/民營企業的白領工作滿意度緊隨其后,滿意度指數為2.38,相比2018年墊底的滿意度排名,今年有較大好轉;國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白領工作滿意度排在最后兩名,工作滿意度指數分別為2.30和2.12。近年來,民營企業在規范化管理和雇主品牌建設方面的投入日益增多,也順勢提升了企業中員工的工作體驗。
運營、市場崗位滿意度較高,企業管理者更滿意人際關系
調研數據顯示,運營崗位的白領工作滿意度最高,滿意度指數為2.56;市場/公關/廣告排在第二位,滿意度指數為2.53;滿意度最低的崗位是行政/后勤,滿意度指數僅為2.16,客服、法務、采購等崗位滿意度普遍不高。綜合來看,越能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崗位,工作滿意度越高,這類崗位可以快速獲得成就感,帶來自我價值認知感。而滿意度低的那些崗位,往往工作模式僵化,沒有主觀能動性施展的空間,工作體驗相對較差。
從調研者所處職位來看,高層管理者和資深專業人士的人際關系滿意度最高,滿意度指數均為3.14,普通員工對人際關系滿意度最低,滿意度指數僅有2.98。可見職位越高、專業化程度越深,經營人際關系的能力越強,反過來講,這些人對公司的重要性高,得到的重視也更多,存在感更強,這都能從人際關系的滿意度分布中看出端倪。
從城市來看,海口、廈門、無錫等二線城市和杭州、昆明、長沙等新一線城市的白領工作滿意度較高。一線城市雖然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更高的薪酬,但同時也伴隨著高競爭和高壓力,隨著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在人才政策上加碼,各項福利、生活成本、發展前景方面都更具吸引力,在工作生活體驗上正在反超一線城市。影響工作滿意度的不僅僅是工作本身,還有生活和居住的體驗。
宏觀環境對7成以上白領產生影響,6成白領2020年會主動要求加薪
智聯招聘調研數據顯示,在2019年充滿不確定的經濟大環境中,25.6%的白領認為對自己“沒影響“,44.9%的白領認為“有一定影響,但是仍然比較樂觀”,相較2018年的調研結果,這一人群占比明顯升高。隨著貿易戰的緩和及與就業和民生相關的利好政策陸續落地,今年盡管超過7成的白領表示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但是保持積極樂觀心態的人群在增加。
從薪資水平看,合計59.6%的白領表示在今年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漲薪,漲薪幅度在5%以內的白領最多,為28.4%,而去年同期數據顯示,75.97%的白領實現漲薪,工資漲幅在5%以內的的白領為18.73%,可見漲薪人群占比和漲薪幅度與去年相比縮水明顯。而相比去年,更多人表示薪酬“原地踏步”和“負增長”,從去年的15.77%和8.26%上升到今年的29.3%和11.2%。調查數據顯示,58.9%的白領在2020年會主動要求加薪,以改善薪酬原地踏步的現狀。
近半白領沒得到培訓機會,女性更愿意自掏腰包充電
智聯招聘調研數據顯示,在2019年里表示“完全沒有接受過培訓”的白領占比47.2%,接近一半的水平,與2018年沒有接受培訓的白領占比26.43%相比,培訓/學習滿意度的降低似乎是在“意料之中”。在獲得培訓和學習的機會白領中,接受過關于“職業技能方面的培訓”的白領最多,達22.6%,職業技能作為工作中最重要的價值轉化來源,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在技能提升時把這項作為首選。
在被問到“參與培訓和學習的主要費用來源”時,選擇“個人”的男性為36.1%,選擇“個人”的女性為42.9%,在充電學習方面,繼續延續了2018年的趨勢,女性比男性更愿意自掏腰包學習,通過職場偏見分布可見女性在職業發展面臨的阻力更大,職業女性則“化悲痛為動力”,在職場上表現得更為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