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具備一些職場經驗的社招群體不同,每年數以百萬計流入社會的大學生在找工作時顯得更加迷茫。受“熱門”專業等概念的引導,很多學生在選擇報考專業時并不會做長遠的職業規劃,產學結合的錯位直接導致部分供給飽和的專業出現畢業即失業的現象,而一些新技能新專業的人才需求又受制于培養周期等因素難以充分供應,如人工智能、算法等新興領域。智聯招聘中國就業人口技能提升白皮書顯示,在校生對職場知之甚少 8成以上應屆生首選就業
在校生對職場知之甚少6成以上表示不知道企業需要什么技能
大學生多數時間都生活在象牙塔里,與職場接觸的機會僅限于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對企業具體工作內容、發展前景、以及招聘時所需技能等普遍缺乏認知。
在面對實際求職問題時,一份具體的工作僅存在于他們的想象中。調研顯示,6成以上的在校生表示不知道企業需要什么技能以及具體的工作內容是什么;一半以上的在校生認為不知道企業發展前景如何、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樣的企業類型以及認為學校所學內容與企業需求脫節。
8成以上應屆生依然首選就業僅5.2%會選擇繼續深造
盡管近幾年考研人數不斷上升,但調查顯示,就業仍然是當前大學生的主流選擇,尤其對應屆畢業生而言,86.2%會選擇畢業后就業,僅5.2%會選擇繼續深造,進入殘酷的社會是大學生們將要面臨的普遍挑戰。
在校生渴望實用技能,近7成未接受過任何培訓
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政府、學校以及學生個體十分揪心的問題,產學結合這一課題在近年來也持續出現在熱門話題榜上,對于在校生而言,他們表示在求職過程中需要獲得崗位實操演練、辦公技能培訓以及面試輔導等實用培訓,幫助他們解決眼前的就業焦慮。
雖然有意向通過接受培訓了解和提升認知,但就目前實際情況看,與職業相關的培訓仍然不足,近七成在校生沒有參加過職業學習/培訓。盡管當前高校普遍設立了職業規劃課程或就業指導課程,但是實操能力的缺失以及課程覆蓋率和質量的缺失等現象導致當前的培訓資源仍未能很好的解決大學生的求職困難。
此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2019年,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實施三年百萬青年見習計劃的通知”旨在促進青年就業、成長發展和民生改善。隨著這些政策的切實落地,針對青年就業群體核心痛點,期待這一群體的就業能力加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