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明年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健全退出機制,穩步推進創業板和新三板改革,引導大銀行服務重心下沉,推動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引導保險公司回歸保障功能。”
筆者認為,第一,這是在金融供給側改革的主線背景下,把金融體制的改革作為主要目標,表明了金融政策具有系統性、長期性與連續性。說明在總體上,金融體系不會是邊邊角角的局部修改,而是整體性的制度變化。金融政策會持續,也會在相當一段長時間內保持相對的穩定性。
第二,資本市場在金融體系的地位有所提高。會議提出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重點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建立與之對應的退出機制。資本市場的質量直接決定了金融業的質量,完善資本市場建設在高質量增長階段是最為重要的。
第三,資本市場改革的聚焦點落在了創業板和新三板。
目前新三板改革率先開展,征求意見已結束,預計正式文件推出在即。對于投資者門檻、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轉板機制等重大問題,預計后續還會有其他配套政策推進。新三板改革升級,在中國資本市場乃至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地位提高。
創業板的改革在存量市場中存在挑戰和難度,但箭在弦上,勢在必行。參照科創板試點注冊制的經驗,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呼之欲出。預計會加快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并購重組制度,優化首發上市條件,提高創業板包容性和覆蓋面,適度放寬創業板再融資條件,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付立春 作者系東北證券研究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