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11月18日至19日,2019年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在北京金融安全產業園召開。北京市政府和國家金融監管部門領導、國際金融機構負責人、經濟學家等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金融安全、金融風險防控等熱點話題,為保障國家金融安全,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提出前瞻性的意見。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在論壇上表示,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程度日益緊密,金融產業鏈和價值鏈持續延展,金融賬戶的關聯性、交互性不斷增強,金融活動的實時性和不間斷性越發明顯,金融風險構成的交叉度和復雜度更加突出,這些變化給當今形勢下的金融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也對金融監管的實時性、精準性、穿透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李東榮看來,發展監管科技是新形勢下維護金融安全的有力支撐,是完善現代金融監管的有益舉措,符合國家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方向,也是現代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如何積極發展監管科技、切實維護金融安全,他認為,一是切實加強研究規劃,二是積極深化科技應用,三是有效夯實資源支撐。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也認為,目前金融風險非常多元,比如信息安全、支付的安全、資產的安全,價格的波動、市場的安全、市場的風險等。面臨多元風險,要求我們對中國金融安全或者中國金融風險的管控要有三維視角。第一是加強中國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第二是推動中國金融的改革;第三是進一步推動中國金融的開放。這三者合在一起,中國金融才會既安全又有競爭力。
“由于系統性風險防范的高度復雜性和艱巨性,構建完善的金融宏觀審慎監管體系仍面臨諸多的挑戰”,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王嫻談道。對于如何建立更加穩健的宏觀審慎監管體系,王嫻認為,首先要建立宏觀優先的原則,在宏觀優先原則的指導下,優化宏觀審慎的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其次要保證宏觀審慎部門的監管資源。系統性風險的監測難度也在于監管的信息分布在不同的監管部門甚至是政府的職能部門,這就需要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打破信息孤島建立信息共享。(記者 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