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宓迪
10月21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主持召開社保基金和部分保險機構負責人座談會。會議提出,證監會將從轉化存量、引入增量、優化環境入手,逐步推動提升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中長線資金的引入將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結構,維護市場穩定,提升資本市場效率。
“機構的中長期資金一般以價值投資為主”,10月23日,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和王亞南經濟研究院教授韓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引導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有利于增強我國金融市場的韌性,改善投資者結構和市場生態,為深化制度改革奠定堅實基礎。
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葛壽凈認為,引導長線資金進入不僅有助于提供增量流動性,帶來估值提升,還有助于助推市場價值投資理念。
會議認為,資本市場重點改革任務的扎實有序推進,將進一步增強市場的活力和韌性,為社保基金和保險資金等各類中長期資金的入市提供更好的制度體系和市場環境。
人社部公布的數字顯示,截至9月底,已有18個省(區、市)政府與社保基金會簽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合同,合同總金額9660億元,其中7992億元資金已經到賬并開始投資。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表示,保險等長期資金入市,對資本市場穩定有三方面的重要意義:一是帶來相應的增量資金,為A股市場走牛提供資金基礎。二是改善投資者結構,提高機構投資者占比。三是對全市場的投資理念形成示范效應,保險等長期資金入市,有利于發揮和傳播價值投資的理念,引導其他投資者投資行為,減少市場投機,從而使得A股市場運行更為平穩。
而在外部增量資金方面,隨著近年來A股市場吸引力持續提升,國際三大指數公司明晟(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指數均已將A股納入。有業內人士認為,后期隨著三大指數的完全納入和外資持股比例的開放,A股價值將被重估,金融市場定價日趨合理將使價值投資的權重不斷抬升,為長期資金入市提供更為有利的環境。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長線資金入市還有很大空間,例如,保險資金的入市額度還沒有達到市場預期;另一方面,市場本身的制度體系以及財富效應也是吸引長期資金入市的相關因素。
潘向東建議,未來需要進一步完善中長線資金入市的資本市場體系,維護資本市場穩定、活力和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