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海金融景氣指數(第十三期)在滬發布。2018年上海金融景氣指數達到6114點,同比增長13.2%,處于景氣區間。數據顯示,滬上金融業在金融市場、金融國際化和金融創新方面取得了進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
上海金融景氣指數曲線
據悉,上海金融景氣指數共包含六個一級指標,從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人才、金融國際化、金融創新、金融生態環境等維度,對上海金融業整體景氣程度進行分析研判。
總體看,上海金融市場日趨成熟,完備的金融機構體系逐漸形成,高質量金融人才持續增加,金融國際化快速發展,金融創新成為強大推動力,金融生態環境取得重大進展。
在六項一級指標中,2018年金融創新和金融市場增速較快,同比分別增長27.4%和21.30%。2018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1645.78萬億元,維持兩位數高速增長,已經形成了包括股票、債券、貨幣、外匯、黃金、保險、商品期貨、金融期貨與場外衍生品等在內,較為完備的全國性金融市場體系,自由貿易賬戶功能不斷拓展。
同時,指數團隊對上海金融各細分行業的中高層管理者和專業技術人員的調查問卷顯示,大部分金融從業者認為,2018年上海金融業景氣度發展狀況較前一年有所改善,其中金融國際化、金融創新有較大改善。
此外,為了更直觀地展示上海金融景氣度,指數報告將研究成果以燈號圖的形式予以呈現,2018年金融業整體呈“綠燈”信號,運行態勢良好。其中,金融國際化發展勢頭尤為迅猛,增速高于過去五年歷史平均值。
在國際對標方面,上海金融景氣發展程度繼續領跑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城市,香港和孟買緊隨其后,分列二三位。國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指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還較為普遍,建議繼續通過減稅修復實體經濟盈利能力,鼓勵金融機構內部考核中落實“競爭中性”,建立對中小微企業“敢貸、能貸、愿貸”的信貸機制。
上海金融景氣指數由上海金融業聯合會和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聯合編制,指數從2010年設立以來,已累計發布13期。記者 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