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來,產業資本增持意愿逐漸回暖。海通證券表示,產業資本增持的動因是估值處在相對較低水平。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7月份以來,滬深兩市共有1055家上市公司被重要股東通過二級市場或大宗交易平臺進行增減持操作,合計增持金額達110.5億元,涉及增持公司數量達220家;合計減持金額789.49億元,涉及公司數量達868家,期間累計凈減持金額達678.99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間產業資本(實際控制人、持股5%以上的個人股東、公司類型股東以及公司高管)通過二級市場或大宗交易平臺對146家公司進行凈增持操作,總計凈增持12.65億股,變動部分參考市值達97.27億元。
進一步統計發現,產業資本凈增持的146家公司中,7月份以來產業資本凈增持股份數量在1000萬股以上的公司家數共有32家,江蘇銀行、香江控股、博匯紙業、金風科技、分眾傳媒、萬達信息、長航鳳凰等7家公司產業資本凈增持股份數量均超5000萬股,西部礦業、內蒙華電、臥龍地產、南京銀行、金融街、紅日藥業、一汽富維、齊翔騰達、迪馬股份、歐比特、江蘇陽光等11家公司期間產業資本凈增持股份數量也均達到2000萬股以上,另外,包括隆基股份、信邦制藥、梅雁吉祥、本鋼板材、山東華鵬、三木集團等在內的14家公司期間產業資本凈增持股份數量也均逾1000萬股。
從產業資本凈增持金額看,7月份以來,有86家公司產業資本凈增持金額在1000萬元以上,其中,江蘇銀行、萬達信息、金風科技、大連圣亞等4家公司期間產業資本凈增持金額均超5億元,分別達到8.38億元、6.59億元、6.56億元和5.96億元,隆基股份(4.22億元)、分眾傳媒(3.25億元)、一汽富維(3.03億元)、南京銀行(2.80億元)、西部礦業(2.72億元)、正泰電器(2.58億元)、金融街(2.54億元)、歐比特(2.47億元)、博匯紙業(2.22億元)和長航鳳凰(2.13億元)等10家公司期間產業資本凈增持金額也均達到2億元以上,另外,齊翔騰達、香江控股、臥龍地產、大豪科技、華中數控、金城醫藥、內蒙華電、山東華鵬、恒力石化、綠盟科技、三木集團、紅日藥業、信邦制藥等13家公司期間產業資本凈增持金額也均逾1億元。
估值方面,截至目前,貴陽銀行(5.00倍)、江蘇銀行(5.52倍)、首開股份(5.56倍)、臥龍地產(5.70倍)、南京銀行(5.82倍)、五洲交通(5.88倍)和成都銀行(5.90倍)等公司股票最新動態市盈率均不足6倍。進一步梳理發現,海航基礎、金融街、海寧皮城、杭鋼股份、江蘇銀行、濱江集團、廣東鴻圖、晨鳴紙業、杭州銀行、首開股份、蘇農銀行、上海銀行、貴陽銀行、江陰銀行、美凱龍、成都銀行、南京銀行等17只個股最新市凈率均低于1倍,期間產業資本凈增持金額達16.78億元。由此可見,這些個股具有較強的安全邊際,估值優勢較為顯著凸顯配置價值。
從行業角度來看,上述146家獲產業資本凈增持的個股主要集中于醫藥生物、機械設備、化工、房地產等四行業,產業資本凈增持個股數量分別為:11只、10只、10只、10只。
對于后市投資機會,西南證券表示,“秋季躁動”行情開始步入后半程。在退守過程中,建議配置黃金、公用事業龍頭、食品飲料龍頭。從長期看,A股走牛沒有異議。因為資本市場的戰略地位提升,“房住不炒”、資產轉移配置的大潮才剛剛拉開大幕。記者 任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