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的結束,28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不包括9月6日上市的安博通)業績保持了增長勢頭,機構們也陸續啟動對公司的調研工作。
那么,對于科創板上市公司,機構在調研過程中,會將重點放在哪些領域?是否針對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性質,做出不一樣的調研安排呢?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由于科創板上市公司都是在各自行業領域具有一定獨特性,或者擁有相關技術優勢,因此在調研過程中,除了基本的經營狀況、主營收入等信息收集,主要方向肯定是以研發水平為核心。因為從公司的招股說明書等資料上,了解公司核心技術實力是比較片面的,對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調研,一定要用盡調式調研,才能獲得良好的調研結果反饋。
“除了與公司的高管交流外,與公司的中層、普通員工也會進行多角度交流,尤其是公司上市前后的變化等,可以看到公司的整體精神面貌。”付立春說,自己如果參與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調研活動,一定會去走訪企業的科研中心,了解企業有哪些在研項目,以及項目的研發進展情況等。“這樣可以對企業研發實力、研發的持續性有一個準確判斷。并且到工廠實地考察科研技術的應用情況,了解企業的核心研發技術,是否是主營產品的關鍵技術優勢,這些只有真正深入到企業中去,才能有一個直觀的感受。”
對于如何評估科創板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方面,此前《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中,也給出了重點關注的6個事項,包括“是否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核心技術是否權屬清晰、是否國內或國際領先、是否成熟或者存在快速迭代的風險”等。
有投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調研方向,主要是科技創新能力和研發落地情況,這些內容往往需要對企業實地考察后,才能做出一定的判斷。
“很多企業的專利會達到幾百個,但其中到底有多少專利是核心技術專利呢?這就需要我們在實地調研中了解企業科技的硬核能力。”上述投行人士說,“科創板上市公司大多數處于高速發展和產品技術迭代階段,我們也要在調研中重點了解公司的后續產品梯隊建設,評估企業的現有產品和未來上市的產品,是否能夠支撐起企業的估值和未來的增長規模。”
上海邁柯榮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徐陽認為,科創板成為高科技公司快速成長的搖籃,促進我國高新科技快速發展,為成長中的優秀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但企業不能盲目沖動投資,如何利用好這些資金,如何規劃自己的資本支出與長遠安排,是他關注的要點。
他表示,在對科創板上市公司調研過程中,會就公司的研發費用以及后續經營費用相關的情況與上市公司高管進行探討,調研的重點主要在于產品的情況、掌握核心科技的情況以及品質的后續發展情況。
科創板與其他板塊是一種差異化發展狀態,它主要是針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中所包含的高科技創新企業,以及隨著經濟轉型和業態變化不斷涌現出的新型產業,這些新產業往往具有發展速度快、股權結構復雜以及盈利不確定等特點。
由于科創板旨在補齊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是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在盈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做出更為妥善的差異化安排。付立春表示,在調研過程中,會對公司的股東結構、財務狀況等進行有針對性的調研規劃。“因為不同公司的具體情況差異性可能會比較大,對于一些公司的調研不可能像過去那樣模式化,尤其是很多公司還未有機構進行調研,所以前期的調研工作任務會比較重,發布的調研報告必須要對投資者負責。”見習記者 郭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