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降準、國際指數納入A股等消息后的第一個工作日,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分別收漲0.84%、1.82%,而創業板與中小板指數分別上漲2.42%、1.97%。業內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整體來看,此次降準重點引導資金流向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嚴控流向房地產,有助于進一步改善上市公司基本面。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降準釋放資金約9000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來源,還能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通過銀行傳導可以降低貸款實際利率。
上述負責人表示,定向降準是完善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的“三檔兩優”政策框架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促進服務基層的城市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這些都有利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葛壽凈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降準對股市的影響主要有兩點:一是釋放流動性,能給股市帶來增量資金。這次降準重點引導資金流向制造業、民營小微企業等,嚴控流入房地產,中長期來看有望進一步改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況。二是提升市場風險偏好,促使估值進一步提升。
海通證券有研報分析稱,一方面,債券利率尤其是國債利率的下降將有利于提升股市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降準將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推動LPR利率下調,降低企業的貸款利率,從而降低企業部門的財務成本,改善企業的盈利能力。
葛壽凈認為,降準預示著政府著重穩增長,逆周期調控政策的力度加大,且政策窗口有望進一步打開,同時或會為四季度股市帶來利好。
對于四季度股市包含的潛在積極因素。葛壽凈分析,一是企業盈利或進一步復蘇,經濟數據表現轉好;二是隨著金融開放的深入,外資或進一步流入。同時,逆周期調控也有望穩步推進。
另外,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分析稱,中長期來看,需關注經濟數據和外部環境的演變情況,特別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經濟的支持力度,這些都會對上市公司基本面產生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A股的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國際指數相繼配置中國資產。公開資料顯示,今年9月6日,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宣布將1099只中國A股正式納入標普新興市場全球基準指數,于9月23日生效;8月24日,富時羅素宣布將A股納入因子從5%提升至15%,生效日期為9月23日開盤前;按計劃,MSCI會在今年11月份將A股納入因子提高至20%。
“在持續有外資被動和主動的增量資金入場的背景下,關鍵在于提升市場信心和活躍度,形成資金與行情的正反饋。”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表示。見習記者 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