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擊:尿素期貨上市首日爆量!每手保證金不足2000元,半小時成交量破30萬手
8月9日,尿素期貨上市,首日便爆量。
至9時35分,該品種成交量便已突破30萬手,總持倉超過8萬手。這就與已上市的期貨品種相比,成交持倉表現已經十分可觀。
有如此表現,主要在于尿素期貨的“小合約”特點。
據了解,尿素期貨每手交易單位為20噸,掛牌基準價為1850元,按照交易所5%的保證金計算,每手占用保證金僅為1850元。
不過,實際操作過程中,還要加上期貨公司額外收取部分,實際占用保證金多會高于2000元。即便如此,尿素期貨仍然屬于占用資金較少的期貨品種。
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鄭商所在進行合約設計時,是將每手設定為20噸是參考火車運貨容量考慮,同時尿素產品所占體積較大,20噸的交易單位與交割單位更為便于交割。
而從價格表現來看,9日上市的各期貨合約均呈現下跌走勢,其中主力2001合約跌幅超過5%。
這與該品種當前的基本面與季節性波動特點有關。首先,目前行業處于供給充足、下游需求低迷的狀態。其次,從歷史走上看,每年8月多為尿素價格的低點,而高點則多出現在每年10月份。
此外,尿素價格的波動還具備一定的周期性、地區性,其價格受原料成本、供需結構變化、經濟運行周期、國際市場變動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波動較頻繁,2009年以來尿素價格最高達到2419元/噸(2012年5月),最低為1150元/噸(2016年8月),總波動幅度為52%,歷年價格波幅均在20%以上。
此次尿素期貨的上市,無疑將為國內煤頭、氣頭尿素提供相應的風險規避工具。
中化集團相關負責人9日便指出,尿素產品具備淡季儲備、旺季銷售的特點,其資金占用規模很大,涉農企業在貸款時,并將其作為質押品融資時,此前普遍缺乏一個公允價值,尿素期貨的上市則有助于上述問題的解決。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趙爭平在上市儀式上表示,尿素期貨上市,將進一步健全涉農期貨品種體系,能夠為農戶、農業企業、農合組織鎖定種植成本提供公開、透明、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此外,尿素還兼具農資產品和化工產品的雙重屬性,尿素期貨屬“跨界品種”,其上市有助于為全鏈條企業提供風險管理工具,有助于提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和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