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來,滬深兩市股指呈現震蕩整理態勢,滬指周線出現三連陰走勢,月內累計下跌1.62%。在此期間北上資金整體出現凈流出態勢,但仍有部分優質龍頭標的吸引北上資金的目光,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對此,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對核心資產抱團松動的擔憂主導了短期市場走勢,市場陷入縮量震蕩整理格局,但也無需過度擔憂。A股上市公司盈利趨勢有所增強,全球無風險收益率趨于下行,震蕩調整或許帶來建倉機會。因此,短期無懼風格切換,作為行情風向標的北上資金近兩日出現回流的趨勢,未來北上資金流入概率將大增,要隨時注意反彈出現,而一旦資金帶動情緒回升,大盤全面反攻在即。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發現,7月份以來的9個交易日里,滬股通資金凈賣出32.71億元,深股通資金凈買入13.4億元,合計成交凈賣出金額達19.31億元。由此可見,北上資金再度呈現“滬弱深強”狀態。
進一步統計發現,最近的5個交易日中,北上資金實現凈買入,其中,7月11日實現成交凈買入14.59億元,7月12日實現成交凈買入24.36億元。
從滬股通、深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躍股來看,7月份以來,共有37只個股現身前十大成交活躍股榜單,有19只活躍股處于期間凈買入狀態,北上資金合計凈買入金額達53.90億元。具體來看,洋河股份(73170.65萬元)、中國國旅(69024.47萬元)、海螺水泥(64197.32萬元)、萬科A(56278.3萬元)、平安銀行(49251.41萬元)、招商銀行(41657.88萬元)、伊利股份(31143.57萬元)、中興通訊(24419.8萬元)、信維通信(19767.93萬元)、隆基股份(19614.03萬元)、濰柴動力(18856.69萬元)、美的集團(16480.69萬元)、溫氏股份(14954.6萬元)等13只個股月內北上資金合計凈買入額均達到1億元以上,另外,海天味業、寧德時代、保利地產、順鑫農業、大族激光、格力電器等個股月內也均實現北上資金凈買入。
二級市場方面,上述19只個股中,7月份以來股價實現上漲的個股有13只,占比近七成。其中,洋河股份、溫氏股份、寧德時代、萬科A、保利地產、美的集團和大族激光等個股月內股價表現最突出,累計漲幅均逾4%盡顯強勢。
從申萬一級行業的分布情況可見,北上資金凈買入的19只個股中,食品飲料行業月內北上資金凈買入個股居首,達到4只,銀行、家用電器、房地產、電子、電氣設備等行業也均有2只個股入圍。由此可見,以食品飲料與家用電器等代表的大消費類個股依舊是7月份北上資金重點布局的領域。
展望A股走勢,海通證券表示,最近市場下跌本質上是上證指數3288點以來的調整沒走完,屬于牛市第一波上漲后的回撤,調整已進入尾聲。牛市第二波上漲啟動需要基本面、政策面共振,節奏取決于國內政策力度和中美貿易談判進展,三季度是個窗口期。中期看好科技+券商,消費白馬和制造龍頭等核心資產。放眼下半年乃至明年,當下市場震蕩蓄勢期是戰略布局機會。記者 任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