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再迎關鍵時刻,首批上會企業“大考”開場。昨天下午,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召開2019年第1次審議會,審議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微芯生物)、安集微電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安集科技)、蘇州天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準科技)3家企業發行上市申請。
晚間發布的審議結果公告顯示,3家企業全部過會,意味著距離科創板開板又近了一步。
3家企業過會拔得頭籌
自今年3月科創板受理首批企業之后,距今僅兩個多月時間,推進速度屢屢超出市場預期。企業登陸科創板需經過受理、審核、審議、注冊、上市這5道坎,而上市委審議就是其中第三步。
5月27日,上交所發布公告表示,科創板上市委將于6月5日召開第1次審議會議,審議微芯生物、天準科技、安集科技3家企業發行上市申請。
首批上市闖關的企業各有特點。微芯生物是一家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主要為患者提供可承受的、臨床急需的原創新分子實體藥物。安集科技主營關鍵半導體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目前產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學機械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主要應用于集成電路制造和先進封裝領域。天準科技則專注智能工業的測量、視覺、自動化領域,主要產品為工業視覺裝備、包括精密測量儀器、智能檢測裝備、智能制造系統、無人物流車等。
經過數小時的審議,當日晚間結果出爐,上市委同意這3家企業的首發上市申請。這樣的結果與外界預期基本符合。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表示,“對資本市場而言,3家公司過會標志著距離科創板正式發行上市又近了一步,這是審核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節點。”
登陸科創板尚需兩步走
企業能進入上市委審議環節,事實上已經歷過重重考驗,其中就包括交易所的審核及多輪“觸及靈魂”的問詢。
按照規則,上市委主要側重于對上交所發行上市審核機構出具的審核報告及發行上市申請文件進行審議,就審核報告的內容和發行上市審核機構提出的初步審核意見進行充分討論,通過合議,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形成同意或不同意發行上市的審議意見。
昨天,這三家企業集體闖關成功的同時,上市委也為企業分別留下“作業”,要求企業根據審核意見進一步披露。微芯生物需補充披露未來是否存在虧損的較大可能性。對安集科技,則要求進一步說明研發費用中的折舊攤銷占公司總折舊攤銷金額比較高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將實際生產用設備折舊計入研發費用,從而導致毛利率虛高的情形。對天準科技,要求企業說明自主研發的視覺傳感器產業化生產存在哪些困難和不利因素,未來是否仍將采用外購核心零部件的經營模式等。
上市委同意企業發行,并不意味著企業抵達了終點。按照規則,上交所將結合上市委審議意見,出具同意發行上市或者作出終止發行上市的決定。上交所如作出同意發行上市決定,將按程序報送證監會履行發行注冊程序;若作出不同意發行上市決定,將按規定終止發行上市審核程序。也就是說,企業接下來還有兩步要走。
注冊制正從理念變為實踐
科創板受理首批企業之后,外界一直關注誰將率先進入上會環節。從目前情況看,上會順序并非“先到先得”。僅從受理時間來說,昨天上會的3家企業并不靠前,而是分別在第34、25、16位。當時首批受理的9家企業,均未得到首批上會的機會。
企業獲得上會的入場券,也就代表交易所審核結束。從交易所平均審核時間看只有62天,最快的僅55天,兩個月左右的審核速度不僅遠遠快于A股原有的1年到5年審核時間,甚至比港股、美股還要快。
王驥躍認為,3家公司順利通過審議,更大的意義在于注冊制的踐行,問詢審核沒有新問題了,就履行上市委程序,后面履行注冊程序,再履行發行上市程序。在他看來,在注冊制下,上市委審議不再是企業上市的唯一決定因素,注冊制要更多依靠市場的力量,由市場來定價、挑選公司。
截至6月5日,科創板已受理企業達119家。上交所已累計發布4批11家上會企業名單,首批3家企業已成功過會,而福光股份、華興源創、睿創微納、瀾起科技、天宜上佳、杭可科技、南微醫學、交控科技等企業,將分別在6月11日、13日、17日接受上市委的考驗。投行人士認為,根據前期的受理和問詢節奏,大批企業可能在6月中旬以后集中上會,屆時上市委審議會議將進入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