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校畢業生預計高達834萬,同比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增加14萬,再創歷史新高,大學生求職面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情況。更激烈的競爭也讓大學生的求職心態持續發生變化。近期,智聯招聘基于春季招聘旺季中的全站大數據對應屆畢業大學生的求職行為、認知、心態以及求職結果等進行調研,立體化的呈現了2019年大學生的就業景氣度,揭示了今年大學生的就業特征。此次調研樣本數據量大,有效樣本為88150人,調研樣本構成全面,基本情況包括應屆畢業生學校地域分布、性別、戶籍所在地、院校類型、專業、學歷等,數據更具代表性。調研為應屆畢業生求職提供了參考方向,推動學校、社會更關注應屆大學畢業生求職心理等,以期幫助未來應屆生開拓就業前景。
應屆畢業生offer獲取數同比下降 就業結果現實比理想骨感
參與調研的2019應屆畢業生當中,截至2019年3月,24.19%的應屆畢業生尚未獲得任何offer,和去年同期相比數據基本持平。
2019年應屆畢業生offer獲取數4個以下的占比和去年相比有所提升,其中offer獲取數占比前兩位的是4個和3個,分別為14.76%和14.42%。獲得1-3個offer的占比上升12.01%。而相比去年,獲得6個及以上offer的占比卻下降15.51%。
造成這種情況的客觀原因一方面是國內就業景氣度承壓,求職競爭日趨激烈。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經濟下行壓力以及人才競爭激烈背景下,企業考慮到大學生普遍缺少工作經驗,實操能力需要培養,對這一群體的招聘條件就會更加嚴苛,謹慎發放offer成為企業在人事管理方面節流的選擇。整體就業形勢復雜多變導致了應屆畢業生就業結果現實比理想骨感。
求職效果不理想源于心態迷茫、缺少閱歷和經驗等問題
針對2019應屆畢業生未拿到offer/錄用通知的主要原因,認為自己“太迷茫”的占比最高,為26.22%。反映出應屆畢業生的求職心態正在影響求職效果,需要學校進一步加強就業指導之類的輔導課程,以提升就業效果。
其次是“未滿足用人單位要求”和“簡歷投遞太少”,分別占比21.06%和13.04%。企業在招聘應屆生時通常比較看重專業背景和實習經驗,應屆生不妨多積累一些實操經驗為簡歷增加光彩,并盡量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崗位進行投遞。同時,建議大學生提前做好職業規劃和技能學習,提高求職主動性。此外,“對找工作重視不夠”、“面試機會少”、“獲取工作機會渠道少”等也是應屆畢業生未拿到offer的原因。
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是社會各界關心的熱門話題,也受到國家層面的高度關注。如何提高就業率是國家層面的重大民生問題,需要社會、學校、學生等多方面的努力。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學生必須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能力,這才是最主要的。對于認為自己“太迷茫”而未拿到offer的學生來說,首先是提前做好職業規劃,找好自身的工作定位。比如考慮一下是跟專業比較接近的,還是遠離專業的。在和崗位契合度上考慮發揮自己的能力,把專業知識作為能力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考慮到求職里去。
其次定位不能太具體,只要在大的方向上基本吻合就可以了,不能局限在某一個職業點上。只要選擇了符合自己的基本就業方向的單位及崗位,可以考慮一下簽約,隨后在工作當中來繼續探索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并在工作當中來繼續鍛煉和培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