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在在國新辦舉辦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提出判斷流動性的建議,指出判斷流動性可以看DR007的波動。
“所謂DR007利率,是指銀行間存款類金融機構以利率債為質押的7天期回購利率,該利率從2014年12月15日開始對外發布。”光大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著眼銀行間短端利率價格指標,比看央行做了哪些貨幣政策操作會更合適。”
徐高分析稱,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取決于諸多方面的影響因素,而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只是其中之一,因此實際意義上的貨幣政策是包含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再疊加其他因素所產生出來的總效果,而總效果會反映在銀行間市場的利率水平上,尤其是短端的利率,所以DR007極具代表性。
目前,貨幣政策的最重要調整目標便是以DR007為基準的利率走廊,通過調整DR007來調整短期流動性和各級風險利率。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陶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貨幣政策正在經歷轉型,其中重要內容是中間目標從數量指標為主,轉向以價格指標為主,社融或M2都已經不再構成央行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或者調整手段,而是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和結果。因此,需從DR007等短期流動性,以及社融等長期杠桿率兩個方面來看貨幣政策取向。
陶金表示,今年以來,DR007波動變大,表明央行調控的頻度和力度一定程度上變大。特別是進入4月份以來,DR007顯著提升,而事實上2月份、3月份、4月份的DR007中樞已連續提升,因此市場上開始擔心貨幣政策會收緊。
徐高認為,當前DR007的水平比起前兩個月的低點有小幅度走高,但程度并不大,明顯低于2017年和2018年的平均水平,從短期利率來看仍處于偏寬松的狀態,不過要比2月份、3月份的平均水平會略微收緊一些。
陶金稱,4月份的利率提升存在擾動因素,這是由于企業4月份處于集中繳稅時期,銀行間的資金拆借較多,且銀行要通過準備金將這些稅款交給國庫,這直接造成了銀行流動性減少,進而利率提升。
展望未來,陶金認為,由于5月份、6月份仍然存在上述的擾動因素,這為DR007走勢造成了不確定性。更重要的是,從吹風會上決策層的表態,可初步判斷央行在多目標的政策體系中,經濟增長的目標地位在近期持續提升,而第一季度GDP超預期,CPI重回“2時代”,社融和M2增速均超過了名義GDP增速,因此貨幣政策沒有理由繼續寬松,存在邊際上收緊的可能性。總體而言,這也符合央行“相機抉擇”、“松緊適度”的取向風格。
見習記者 劉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