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底、政策底、市場底,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各路機構把A股市場的底探了個遍。之后,在各種政策的綜合發酵下,就有了上證指數今年以來的超過27.4%的漲幅(截至昨日)。筆者認為,市場上討論的這些底都是有理論和現實依據的,它們是A股市場成長性的集中反映。
筆者認為,A股市場的成長性包括市場本身的建設,上市公司的成長性,科技創新氛圍的形成,領先或躋身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的出現。
首先,經過二十幾年尤其是股權分置改革以來的快速發展,A股市場的投融資環境已經得到了根本的改變,其本身的成長性也愈益凸顯出來。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新三板、區域股權市場,以及即將面世的科創板,我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構架已經羽翼豐滿,未來將成為我國科技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通道。
資本市場投融資渠道的暢通,帶來的必然是境內外增量資金的持續涌入。
在境外資金方面,QFII、RQFII的可投資額度逐年上升,滬港通、深港通的雙向資金流動,國際指數公司吸納A股,使得A股市場的國際化特征越來越突出。央行副行長陳雨露13日在一次國際會議上指出,中國股市正顯示出觸底和復蘇跡象。鑒于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越來越多地被納入國際指數,外國證券投資流入的潛力正在上升。
在境內資金方面,社保基金、養老金、保險資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等長線資金紛紛加大入市力度、提升入市規模。
這些境內外資金齊齊看好A股市場的根本原因就是A股市場的成長性,以及由此帶來的財富效應。
其次,A股市場上市公司的成長性非常誘人。從今年一季報預告情況看,業績預喜率高達56%。A股上市公司成長性盡顯。另外,巨豐投顧的一項調查顯示,投資者認為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總體年報成績大幅上升的占約11%,小幅上升的約33%,基本不變約占35%。這個調查表明投資者對于A股上市公司的成長性還是很有信心的。
第三,在各種政策的立體支持,尤其是在即將推出的科創板的帶動下,我國科技創新的氛圍將愈益濃厚。這是我國經濟和A股市場成長性的重要支撐。
第四,當前,國內已經擁有了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它們反映在A股市場上,則是以其公司命名的概念股的集中涌現。比如國外有蘋果概念股,國內則有阿里、騰訊、華為、小米、百度等概念股。這些公司概念股的出現,也是A股市場成長性的一個表面。
筆者認為,上面列舉的四條已經足以支撐起A股市場的成長性。A股市場的這輪成長性會維持多久呢?投資者可以參見蘋果的二次崛起與美股走勢。(閻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