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記者從北京市藥監局了解到, 2018年,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下降23.3%的情況下,醫藥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96.4億元,同比增長4.6%。今年1至2月份,全市醫藥制造業比上年同期增長8.2%,在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處于領先位置。
據悉,2018年以來,北京市藥監局全面壓縮審評審批、質量核查、產品檢驗和許可發證時限,為創新藥品、醫療器械注冊開辟綠色通道,集中專業技術力量為企業提供優質咨詢服務。根據產品注冊和上市的特點,創造性地建立完善“服務包”制度。
目前,全市234個已上市藥品品種轉為上市許可持有人試點品種,221個藥品規格啟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18個藥品規格獲得參比制劑資格,6個藥品規格已通過一致性評價。全球首個利用低氧誘導因子原理開發的腎性貧血治療創新藥羅沙司他膠囊在北京上市。全市252個醫療器械產品進入國家創新審評審批序列,已有39個產品已通過創新審批,其中“生物可吸收冠狀動脈雷帕霉素洗脫支架系統”“神經外科手術導航定位系統”“植入式骶神經刺激器套件”“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等19個產品已獲批可以生產上市,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另有22個產品獲批北京市創新醫療器械,其中“下肢步行機器輔助訓練裝置”“低能量脈沖式超聲波治療儀”等已獲批上市。
2019年,市藥監局將持續優化精簡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流程,進一步完善“服務包”制度,全面激發醫藥領域創新創造能力和市場競爭活力,全力以赴服務于北京市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助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更多引領技術前沿的藥品、創新醫療器械惠及民生。(記者 傅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