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今天在京發布《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簡稱“報告”)。綜合銀行業金融機構整體數據,報告預計上市商業銀行的情況不會出現太大偏離,考慮到經濟增速大概率會在二季度末或三季度初企穩,預計二季度末上市銀行資產規模增速將有所回升,約在7.5%左右。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規模分別為268.24、246.58萬億元,同比增速為6.27%、5.89%,較2017年同期下降2.41、2.51個百分點。自2017年資產增速從2016年的15.8%降至8.68%以后,2018年繼續保持下降態勢,步入中高速增長區間。
報告指出,“三去一降一補”政策啟動以來,中國經濟同步開始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經濟結構轉型、產業結構升級全面推進,更多無效投資、過剩投資逐步實現出清。另外,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工作持續落實,各類金融監管措施陸續出臺,包括將商業銀行表外理財、資產規模在1000億元以上商業銀行同業存單等納入MPA考核,以及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等政策發布后,金融風險已逐步得到遏制,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增速同步趨緩。
經歷了2018年的金融“嚴監管”,2019年會否有所放松?對此,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認為,2019年金融監管政策放松可能性不大,商業銀行難以再次通過各類“通道”合作業務擴張資產,尤其在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后,資管行業業態重塑事實上限制了商業銀行依靠非傳統渠道擴張資產的可能。2018年下半年,監管部門工作重心已逐步從“去杠桿”轉向“穩杠桿”,這要求商業銀行充分履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職責,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經濟金融形勢仍舊錯綜復雜,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內外部諸多挑戰和不確定因素猶存,對銀行業來說,有哪些需要密切關注的潛在風險?報告認為,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一是在經濟增速尚未企穩背景下,部分中小企業存在信用風險暴露的可能,需要引起重視;二是需要警惕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的擴張情況;三是局部地區房地產價格可能迎來拐點,要密切關注房地產業的發展和房地產貸款質量。
“伴隨著外部經濟環境的改善,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持續加碼,結構性改革政策逐步推進,上市銀行資產質量將繼續保持穩定,預計二季度不良貸款率將保持在1.5%左右。”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負責人表示。
此外,報告認為,實施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進一步深化金融開放,外資金融業“引進來”以及中資金融業“走出去”水平邁上新臺階。對中國銀行業而言,要更好地服務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進一步增強國際化和綜合化發展能力,補上全球競爭力、服務能力的短板。(記者錢箐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