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信息化質控與智慧醫院建設工作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表示,對于5G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要遵循基于目前的網絡技術和醫學科學規律進行科學審慎的探索。
在發布會上,有記者問,智慧醫院建設過程當中有沒有考慮應用到5G,目前有沒有一些初步的合作探索或者是基礎設施建設?
焦雅輝首先表示,5G具備了高通量、大帶寬、低時延的特點,5G技術對于醫療的發展尤其是遠程醫療的發展起到積極助力的作用,有利于緩解醫療資源布局不平衡的矛盾。一些醫院嘗試著利用5G技術進行遠程會診和遠程手術的探索,也有一些醫務人員反映,利用5G之后,實時的數據圖像和聲音的傳輸都是非常清晰,沒有延遲,反映還是非常不錯的。
“但是從目前來看,它畢竟還是一個新的事物,現在全國的主干網還不是很成熟,包括跨區域之間的傳輸還是有一些不穩定的風險,實際的速率和預期的理論速率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焦雅輝強調,對于5G技術的應用,目前來看,探索中還應該考慮當前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水平和醫學科學規律,采取包容審慎的態度來看待。
焦雅輝指出,在遠程醫療的領域,遠程會診利用5G的探索沒有很大風險。但是手術容錯率非常低,對于遠程手術來講,是一個要求很高的技術。在這個方面,不管是大手術,還是小手術,都具備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在利用網絡技術做遠程手術,一旦網絡技術出現了故障和問題,不能說手術就中斷了。
據焦雅輝介紹,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是最早研發出來的一種微創手術設備,研發最早的目的就是用于遠程手術,是美國要給宇航員、空間站的人進行手術,但是現在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基本上都還是用在手術室里面,沒有用在遠程,就是因為現在網絡支撐的條件達不到。
焦雅輝總結說,我們還是要遵循基于目前的網絡技術和醫學科學規律進行科學審慎的探索。非常期待5G通訊技術能夠快速發展,為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