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互聯網,讓企業群眾只進一次門,就完成所辦事項。為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2018年北京推行“一網通辦”改革,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通過優化審批服務流程、創新審批服務方式、推進政務信息共享互用手段,解決企業群眾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辦事渠道單一的問題,讓企業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審改協調處副處長宋冬娜介紹稱,以往初次辦理行政審批的申請人至少跑3趟,即咨詢、送材料、取結果,非初次辦理的至少也得跑兩趟。開通“一網通辦”后,咨詢和報送材料都可以線上完成,只需最后跑一趟取結果。
宋冬娜告訴記者,“去年的主要工作是推行網上預審,今年將大幅推動網上受理,今后慢慢過渡到大部分事項從網上辦理。”
記者了解到,截止到2018年年底,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已經達到90%以上。預計三年的時間,將實現全市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目前,除了在移動端和互聯網端,“一網通辦”還推行掌上辦、自助辦、智能辦,來豐富企業群眾辦事渠道,為企業群眾提供多維度的選擇。
“一網通辦”的關鍵在于“通”。 宋冬娜介紹稱,為保障“一網通辦”能“通”,這次“一網通辦”改革提出一系列的配套制度,比如說:加快電子證照庫建設,制定電子證照庫使用和管理辦法;制定電子檔案、電子文件、電子簽名、電子印章的使用和管理辦法;完善政務服務網上平臺移動支付體系;還有網上信息安全管理,等等。目前,有些配套措施已經出臺,有些很快也要和大家見面。
宋冬娜透露,針對企業和群眾辦事的高頻業務,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專開了一個高頻事項改革,最近正在緊鑼密鼓推動這項改革。“主要是抽取市、區、街鄉三級各100項企業群眾辦事的高頻事項,進行全流程梳理,讓企業群眾‘零跑腿’或者最多跑一次。下月,我們將陸續推出高頻事項清單,先推市級,再推區級、街鄉,成熟一批推出一批。"(記者傅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