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下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履新后首次正式亮相,介紹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等情況。
此外,發布會上,證監會從七個方面介紹了2018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具體情況。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資本市場共實現融資7.1萬億元,其中核準105家企業IPO,完成融資1378億元。上市公司再融資約1萬億元。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分別實現融資604億元和1783億元。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各類債券5.69萬億元,同比增長45%,并購重組交易金額達2.58萬億元,同比增長38%,有力支持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基礎制度改革方面,2018年以來證監會主要完成三個方面工作:落實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改革;大力優化股債融資和并購重組制度;改革上市公司監管制度。
支持服務實體經濟方面,證監會表示,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堅持對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一視同仁。推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開展交易所債券市場信用保護工具試點。探索供應鏈金融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ABS)等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新模式,目前已發行1599億元。此外,證監會自2018年起還致力于對接服務國企改革、積極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及積極發展期貨及衍生品市場工作。
在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方面,證監會介紹,2018年至今,股票質押風險得到初步緩解;債券集中違約風險得到有效化解;私募基金風險得到初步管控;各類金融亂象得到有效遏制。
據悉,證監會已出臺設立證券行業專項資管計劃、發行專項紓困債、設立紓困并購基金等務實舉措。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已有50家證券公司完成協議簽署,承諾出資累計545億元。38家證券公司正式成立了多項系列資管計劃和子計劃,合計出資529.3億元。
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18日,已有11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接受紓困基金援助的公告。據川財證券研究院統計,紓困資金偏好新興成長行業和制造業中基本面較好、估值偏低的民營企業。中銀國際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券商主導的紓困資管計劃最終將撬動來自銀行、保險、國企以及政府平臺千億級別的紓困資金,對于緩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起到重要作用。
除此以外,證監會還指出,2018年初至今,維護市場穩定激發市場活力取得機制性成果;法治建設和依法監管取得積極成效;投資者保護機制更加健全;對外開放方面已邁上新臺階。(記者張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