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 北京在行動
“小微企業的續貸政策問題,是民企融資的一大痛點。因為需要過橋,再融一個新的資金,拿到貸款就需要付出超過半年的利息。為了解決這個痛點,我們增貸款余額,推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正如北京銀保監局相關負責人的介紹,去年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北京疏通了政策傳導的“最后一公里”,推動民營、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減費降本。截至去年年末,各中資銀行對北京地區民營企業的業務規模達1.16萬億元,共支持民營企業27294戶。
小微企業貸款利率
低于全國水平超1個百分點
北京銀保監局數據顯示,2018年,北京銀行業對小微企業續貸業務累計發放256.67億元,貸款余額257.11億元。“我們做過統測,北京地區的小微企業貸款利率,顯著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超過1個百分點”,北京銀保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在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的背景下,去年本市嚴格執行涉企收費政策及“兩禁兩限”要求,即禁止向小微企業貸款收取承諾費、資金管理費,嚴格限制收取財務顧問費、咨詢費。常規服務收費“能減盡減”,主動為企業讓利減費,以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我們和市政府相關部門,實地走訪調研了北京地區多家民營企業,然后把一些企業的共性需求上升為普惠政策”,近期,北京銀保監局局長曾多次帶隊組織銀行機構上門為企業送“服務包”,推動銀行“一企一策”完善金融服務方案。目前,北京多家銀行將非抵質押類小微貸款的審批放款時長控制在1周以內,個別銀行線上業務已實現小微貸款“T+2”審結、“T+0”放款。
此外,為了進一步支持民營企業融資,本市鼓勵銀行機構發行小微企業貸款資產支持證券和小微企業金融債券,并放寬發行條件。2018年6月,小微企業貸款的基礎資產由單戶授信100萬元及以下放寬至500萬元及以下。
支持“瞪羚企業”
貸款余額近800億
北京地區已設立科技金融特色支行60家、文化專營特色支行50家;銀行業對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5900.45億元,對文化創意產業貸款余額1793.5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05%、9.56%……這一組數據,都在表明為支持北京打造科創文化中心,科技、文化金融正在發揮越來越關鍵的作用。
據北京銀保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三年來本市對科技型企業貸款投放規模年均增速達44.3%,其中中關村示范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的貸款占比,更是高達91.3%。目前,北京已累計為“三大科學城”建設提供融資超過1000億元。尤其聚焦服務“硬科技”企業,支持中關村“十百千”企業貸款余額超千億,支持“瞪羚企業”貸款余額近800億元。
“北京銀行業創新了‘瞪羚誠信貸’‘科技信用貸’‘智權貸’‘軟件貸’等更加契合科技企業‘輕資產’等特點的專屬融資產品,提供更多無抵押信用貸款和無形資產抵質押貸款”,北京銀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涵養科技金融“生態圈”,將優質企業“扶上馬”再“送一程”,是在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改革背景下的重要舉措。如北京銀行基于對某科技發展公司的前瞻性研判,基于企業的未來發展潛力,在企業初創期、尚處于虧損的狀態下,給予2000萬元“前沿科技貸”純信用貸款支持,并支持企業參與該行科技項目建設,成功吸引后續多輪融資。
京津冀融資余額
首次突破萬億元
去年年底,北京銀行業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融資余額首次突破萬億元,達到10110.82億元,同比增長了20.63%。其中支持棚戶區改造、交通一體化、非首都功能疏解、通州城市副中心、產業轉型升級、生態環境保護、冬奧會等領域的融資余額合計占比超過80%。
據北京銀保監局相關負責人分析,營商環境優化,貸款投向的結構也在優化,目前新增貸款主要投向城市建設和民生保障服務領域。2018年年底,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余額2394.57億元,高技術制造業貸款余額1472.8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30%、26.62%;嚴重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平均杠桿率同比下降2.71個百分點,央企、國企平均杠桿率同比下降1.03個百分點。
“對于不良貸的處置力度,在不斷加大。去年全年,我們有效處置不良貸款222.28億元,年末不良貸款余額318.96億元。不良貸款率0.34%,為2008年以來同期最低值,在全國處于較低水平”,北京銀保監局表示,大力整治市場亂象,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一項重要工作。
據介紹,去年北京銀保監局累計對包括銀行、信托、非銀機構、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和業外機構等128家機構開展現場檢查,檢查內容廣泛覆蓋亂象整治和房地產、影子銀行、交叉金融、同業資管、非法集資等多個重點領域。針對監管檢查等發現的違法違規情形,共處罰銀行機構25家,罰款1625萬元;處罰保險機構30家,警告16家,罰款372萬元。對10家銀行機構采取暫停業務、暫停準入等限制性監管措施。
文/本報記者 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