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47.1億元,比上年增長2.1%;
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4450.7億元,比上年增長8.1%;
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5545.5億元,比上年增長8.3%。
2019年1月起,關于鄭州2018年GDP破萬億,常住人口突破千萬,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的喜訊紛至沓來。2018年鄭州GDP具體多少?在全國城市中排名多少呢?2月13日,鄭州市統計局發布了2018年鄭州市經濟運行分析:初步核算,2018年鄭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143.3億元,比上年增長8.1%;經濟總量在全國城市中居第16位,比上年前移1位。
新臺階:經濟總量破萬億全國城市第16位
數據顯示,初步核算,鄭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143.3億元,比上年增長8.1%;經濟總量在全國城市中居第16位,比上年前移1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47.1億元,比上年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4450.7億元,比上年增長8.1%;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5545.5億元,比上年增長8.3%。
“經濟總量10143.3億元,邁入‘萬億俱樂部’,加上人口破千萬,穩穩妥妥的特大城市范兒。成為更具城市發展實力、資源整合力、市場輻射力和綜合影響力的國家中心城市。”看到這些發展數據,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兼自由貿易港(區)研究院院長宋向清興奮地說。亮燦燦的經濟數據,反映了鄭州2018年經濟發展呈現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再上新臺階。
專家:多方面優勢促成超預期發展
據公開資料,2003年鄭州地區生產總值首度破千億,從百億到千億,鄭州用了13年的時間。而從千億到萬億,鄭州則用了14年時間。“鄭州破萬億的發展速度是超過預期的。”宋向清說。他分析,如此快的發展速度,與鄭州長期累積的后發優勢密切相關,與鄭州諸多國家戰略疊加優勢密切相關,與鄭州產業結構
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密切相關。
肯定成績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發展短板。宋向清表示,鄭州優勢突出,劣勢也明顯。高端人才團隊構建不充分,科技平臺建設不充分,龍頭企業帶動效應不充分,對外開放深度還不充分等都是阻礙鄭州高質量發展的短板,“補足這些短板,鄭州GDP由萬億元向兩萬億元的過渡周期將大大縮短,鄭州將步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快車道。”宋向清說。
新亮點:4個方面看鄭州發展質量
亮點1:主要經濟指標平穩增長
數據顯示,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8%;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268.1億元,比上年增長9.7%;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152.1億元,比上年增長9%。
亮點2:在全省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
據了解,2018年,全市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21.1%,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52.1億元,占全省比重30.6%。
亮點3: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2018年,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為1.4比43.9比54.7,第三產業占GDP比重超過第一、二產業合計9.4個百分點。產業結構持續向第三產業調整,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亮點4:經濟增長動力轉換加速
2018年,全市工業七大主導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6%,高于規模以上工業0.8個百分點。其中,新材料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9.6%;鋁及鋁精深加工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9%;生物及醫藥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8%;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5%。主要產品產量快速增長,汽車生產58.9萬輛,比上年增長24.1%,其中新能源汽車生產3.9萬輛,比上年增長12.9%;城市軌道車輛生產120輛,比上年增長233.3%;光纜生產158.4萬芯千米,比上年增長66.8%;工業自動調節儀表與控制系統生產38.1萬臺(套),比上年增長25.4%。
分析:4大亮點呈現高質量發展
2018年鄭州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分別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2018年,鄭州市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4%,高于規模以上工業5.6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高于規模以上工業3.2個百分點。
二是財政收入結構更加合理。2018年,稅收收入859.5億元,比上年增長10.9%;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74.6%,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三是居民收入穩步提高。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3105元,比上年增長8.3%。
四是物價水平基本平穩。2018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4%,12月當月同比上漲1.4%。(記者王新昌實習生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