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理發、洗車、家政服務等集體漲價,有的店鋪還貼出了告示。“只給洗了十多分鐘,就要38元。”家住省城寇莊西路某小區的王女士抱怨。1月26日,她像往常一樣在家門口的一家理發店洗頭發,結賬時,卻被告知不能劃卡,只能給現金,15元洗頭費也漲到了38元,這讓她覺得很“坑”。
今天就是臘月廿三小年了,省城的服務市場再現“節日性漲價”。理發、洗車、家政等不約而同“漲聲一片”。那么,小年前后的漲價是慣例嗎?這種“坐地漲價”的行為合不合規呢?1月26、27日,山西晚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理發:不只是漲價,還得排隊
“早就開始漲價了,我上周去理了個發就要58元。”太原市民劉先生告訴山西晚報記者,小區附近的一個美發店,平時剪發18元錢,臨近春節,價格直接漲了2倍多。
1月26日,山西晚報記者走訪長治路、長風街、解放北路等多家美發店發現,幾乎所有商家均上調剪發價格,平日剪發價格一般在15元到35元之間,大約一周前商家開始調價,目前美發店剪發價格均在50元以上。在長治路一家理發店內,結賬吧臺貼出了漲價通知。明確告知次卡不能使用,理發漲到58元到68元不等。
雖然價格上漲,但洗頭發、做頭發的消費者卻依然絡繹不絕。在長治路這家理發店,正在排隊的趙先生表示,漲價他可以理解,畢竟過年了。但是他平時在這里辦卡,每次下來也就16元,現在卻要58元,讓他無法接受。“如果我在辦卡時,你就告知我過年要漲價,我可以接受。到了年根再這樣說,有點強買強賣的意思。”不過,趙先生表示,雖然心有不滿,但是也懶得跟商家較真。
解放路一美發店的洗發小哥說,這兩天忙暈了,平時生意好時,洗頭發、做頭發大概10多單,年前漲價了,生意反倒更好了,25日一天就服務了近30單,經常要忙到夜里10點多。
為什么理發、洗發、燙發都會漲價?一家理發店的老板郭先生稱,這幾乎是慣例了,每到年前,大家都想干干凈凈過年,所以集中來理發。但是,這時很多洗發工都請假了,想要留住他們多干幾天,就得多發工資。
“人手不夠,往常我們有20多個人做事,現在好多人請假回家,這幾天只有10幾個人,實在是忙不過來。”郭先生坦言,當然這幾天漲價,也能多賺錢,一天的收入能趕上以前一周的收入,這也是他們理發行業節前集體漲價的原因。
家政、洗衣業:開始加收加急費
“不是馬上要洗的衣服,年前就不要拿去洗了,現在商家都是趁火打劫。我昨天拿一件長款羽絨服去干洗店,老板說要收80元,平時洗一件只需要35元。”家住長風街附近的李女士說。
27日,山西晚報記者走訪發現,不少洗衣店已經關門,雖然還有部分在營業,但隨著年關將近,平時憑卡打折的洗衣消費,現在要么原價消費,要么收起了加急費,費用在15到25元不等,不然就要等到年后才能取衣物。
家政服務公司里,擦玻璃、打掃家的服務價格,也同樣跟著水漲船高。原來擦玻璃,需要120到180元,現在漲到了240元甚至300元。
在寇莊西路一家小區樓下,一位師傅正在忙著擦洗抽油煙機。原來150元擦一次,現在漲到了240元。這位師傅表示,即便如此,每天的業務也是滿滿當當的。
洗車漲到80元不還價
26日,準備回呂梁老家過年的張先生去體育西路的一家洗車行洗車,剛進門,老板貼在墻上的通知就讓他沒話說。原本辦卡的次卡不能使用,洗車80元,不還價。
“就是個小店面,還是傳統的泡沫洗車,居然要80元。”張先生馬上開車走人,可轉了附近5家洗車行,價格都在68—80元之間,最重要的是排隊都得四五十分鐘。
所幸的是,張先生附近的加油站提供沖洗車的服務,他去那里洗了車身。自己拿了抹布擦洗了車內。
山西晚報記者走訪了學府街、平陽路等多家提供沖洗車服務的加油站。只要加油200元,就能拿到一張洗車卡,享受一次沖車服務。很多車主都是沖著沖洗車來加油的。
“從早上8點到晚上9點,我們就沒有停過一分鐘。”一位負責洗車的員工說,現在加油站排隊沖洗車的車太多,每天幾百輛車肯定有了,根本洗不過來,所以他們暫停了加油送洗車的項目,準備在年后再恢復。
除了理發、洗車和家政服務外,不少小餐館也已經提前關門,讓不少市民覺得找不著地方吃飯。在一家知名餐廳的吧臺,山西晚報記者看到,年夜飯的定價漲到了1688元、1888元、2088元一桌。
“現在大家都開始忙過年了,出來吃飯的相對少一些,店里的服務員走了將近一半,確實忙不過來。”體育南路上一家餐廳的老板說,不少餐廳為了留住服務員,都選擇在年底加薪留人。此外,節前蔬菜漲價,也是餐廳飯菜漲價的原因之一。
辦卡前應提前聲明年前漲價
這種節前臨時漲價的行為,到底合不合規矩呢?
山西晚報記者咨詢了山西省慧科律師事務所的張柳冰律師。他表示,這類洗車、理發等服務行業屬于市場調節價,是可以根據自己經營情況上下浮動的。在過節時,服務行業犧牲了自己的時間來提供服務,得到高額的回報,也是情理之中的。只要不涉及強買強賣,符合供求關系的,比如漲20%左右,就是合乎規矩的。如果這個價格超過太多,比如原來100元,現在漲到800元,自然會有市場“這只無形的手”來調節,恢復理性的價位。
此外,如果洗車理發時辦了卡,到年前卻被告知不能用次卡,這顯然違反了契約精神,消費者可以到消協、工商部門進行投訴,或者用法律手段為自己維權。商家在給消費者辦卡前,就應明確告知春節前多少天不能使用次卡,讓消費者有知情權,而不是臨時告知。
山西晚報記者聯系了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和價格主管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他們均表示,洗車、洗發等服務行業執行的是市場調節價,也就是價格放開,由經營者自定,允許在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調整價格,“春節期間存在著用工荒等原因,商家在一定范圍內調整服務價格,消費者在消費前可貨比三家,如果無法就服務價格與商家達成一致,選擇不購買即可。”此外,店家在調整價格時,需要在店內顯著位置進行告知,或者與消費者進行溝通,確保消費者能夠了解實時價格,避免出現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了消費,容易引起糾紛。
如果出現漲價時不告知,到收費時才告知,或者收取未標明的服務項目等等類似欺詐行為的消費行為,消費者可以保存發票、辦卡詳單等相關證據,到工商部門、消協組織進行投訴舉報。
(記者 宋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