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11月份,A股的整體表現終于讓人有了些許安慰,盡管以大盤股為主的滬指依然小幅下跌0.56%,但在估值持續回調之后,成長股的強勁反彈帶領創業板指數收漲4.22%、中小創指數也上漲了1.75%。在此影響下,權益類基金的表現也一改此前萎靡之勢,單月凈值上漲基金的占比達到了八成。
在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反彈的同時,債券市場也在需求強盛和供給下降的情況下走出了一輪快牛行情,這也是今年內其持續上漲之后的延續,從而更加奠定了今年債基的整體漲幅優勢。而QDII基金則成為11月份最意外的基金類型,在近期國際油價突然變臉的影響下,原油QDII基金全面墊底業績榜,而美股牛市行情的戛然而止也讓重倉此類股票的QDII基金業績落后。綜合來看,在11月份,有四成的QDII基金出現虧損,跌幅超過20%的全部為原油主題。
主動股票型基金:八成基金凈值上漲 新能源新材料反彈強勁
經過連續回調之后,A股市場在11月份迎來了結構性反彈,其中,以成長股為代表的創業板指數反彈強勁,單月漲幅達4.22%,成為市場人氣的聚集地,在其帶領下,中小板指數也上漲了1.75%。
成長股的上漲在帶動指數收紅的同時,也讓今年受盡折磨的權益類基金松了一口氣。數據顯示,在350只(各份額分開計算,下同)有可比數據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中,11月份凈值上漲的達到了279只,占比為八成,這與前一個月僅有寥寥幾只普通股票型基金獲得正收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其中,漲幅超過10%的普通股票型基金有四只,無論從主題還是前十大重倉股看,這些基金全都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板塊,重倉的光伏、太陽能、電容器、鋰電池等行業個股成為11月份主要的上漲動力。
另外,單月漲幅在5%-10%之間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多達33只,從這些普通股票型基金主要的重倉股來看,LED、風電、電子商務、信息安全、通信設備等諸多成長性行業的上市公司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還有多只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等主題的基金也在當中,似乎醫藥行業已經從三季度的普跌中有所恢復,當中的優質股在估值合理的背景下受到了資金的關注。
然而不得不看到的是,仍然有兩成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在11月份凈值下跌明顯。其中3只基金單月跌幅超過3%,而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重倉了銀行、保險、石油石化等大盤周期股,而金融板塊正是11月份表現較差的板塊之一,這也令滬指在11月份下跌了0.56%,成為表現最差的主要指數。
整體來看,結構性分化在11月份表現的非常突出,連續多年估值回調的中小創股票成為了當月受到資金追捧的主要對象,而此前一直比較抗跌的大盤藍籌股相對落后。(記者 李榮 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