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為應對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中國政府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財政部預計今年全年全國減稅降費將達1.3萬億元。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統籌謀劃推出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營商環境的組合拳新舉措,要求各相關部門必須不折不扣切實貫徹落實中央以及本市有關減稅降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優化營商環境的總體要求。
市委書記李強在全市黨政負責干部會議上強調,“上海要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探索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破除制約創新和開放的制度性短板”。
市長應勇也在全市財稅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突出支持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持續優化減稅效應,繼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要突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不斷提高企業的感受度、獲得感。”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上海市政府相關部門獲悉,預計上海市今年全年實現減稅降費總規模將超過500億元。
稅務部門“及時雨”助企業加速掌握關鍵核心技術
當前,上海正通過支持中小企業、支持科技創新等方面,不斷加碼減稅降費力度。
例如,通過實施擴大減半征收所得稅的小微企業范圍,推廣創業投資和天使投資優惠政策的實施范圍,提高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年銷售額標準,提高小微企業和個體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單戶授信額度上限,落實去產能和調結構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降低中小企業稅費負擔。
促進投資、支持科技創新方面的政策措施則包括:實施降低增值稅稅率,實行增值稅留抵退稅,對企業新購入500萬元以下的設備、器具實行當年一次性稅前扣除,對境外投資者從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再投資暫不征收預提所得稅,將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允許科技型企業虧損結轉彌補期限延長至10年,允許境外委托研發費用實施加計扣除等。
企業因此不但提升了擴大投資的積極性,也提升了研發創新能力。例如:上海新微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集成電路技術產業化和物聯網應用的研發,目前還參與了上海市政府硅光子專項計劃。
公司要想從國外進口先進的設備儀器、引進行業頂級人才團隊、建設高標準實驗室等,就迫切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后續研發生產環節。但前期,企業因大規模固定資產、研發設備采購形成了近億元增值稅進項留抵稅額。上海市稅務部門獲悉相關情況后,在短短不到3天的時間內就完成企業9000萬元留抵稅額的審核退還工作,有效緩解了企業前期投入的資金壓力,助推企業加快研發進度。
上海新微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這筆退稅款恰似一場及時雨來臨,解決了我們面臨的資金投入缺口難題,正好可用于后期的硅光子芯片全產業鏈研發創新,不僅有助于加快企業的研發進度和發展后勁,也加速了上海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打造硅光子芯片全產業鏈的進度。”
“紅寶石”領減稅“大禮包”后決定再開發幾款網紅蛋糕
“紅寶石”是一家知名的食品生產企業,在靜安、黃浦、長寧、徐匯、普陀、閔行、虹口、浦東、寶山、嘉定、青浦、楊浦等區共開設了四十多家直營店,其生產的“奶油小方”“栗子蛋糕”可謂風靡一時的“網紅產品”。
在此次增值稅稅率調整中,企業的稅率從17%下降到16%,企業坦言,“這是最直接的利好”。對生產企業而言,增值稅稅率的下降實實在在地減少了上下游產業鏈條增值部分的應稅負擔,實實在在地增加了企業的利潤。
“紅寶石”財務負責人孔經理介紹說,“稅率下降以來,企業經營繳納的增值稅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0余萬元,稅負率也同比下降了1個百分點。從企業發展戰略的角度出發,‘省下來’的這部分稅款將有利于企業擴大生產投入,我們可能會多開幾家門店、多開發幾款‘新網紅’!”
伽藍(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落戶在上海奉賢區的民營企業,公司的“自然堂”品牌在近期網絡銷售單日銷售額超過5億元,在京東和阿里美妝國貨區的銷售量分獲冠亞軍。
伽藍公司財務總監周鶯鶯告訴記者:“我們能站上國貨美妝品牌的‘C位’,離不開稅收的助力扶持。化妝品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品牌產品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企業勢必要在研發方面持續高投入。作為高新技術企業,我們每年都會產生高額的新產品研發費用,資金壓力可想而知。幸運的是,今年稅收‘大禮包’接踵而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增值稅稅率由17%下降為16%......我測算了一下,今年截至目前,公司的各類稅收減免額已高達1.74億元。資金問題解決了,我們研發的后勁也更足了。”
上海已成為非稅收入占預算收入比重最低地區之一
除了“減稅”,“降費”是另一項工作重點。2017、2018連續兩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都對降費減負提出了一系列有明確量化指標的任務要求。
上海市自2008年起建立推進常態化、制度化、科學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清理機制,通過持續取消和調整不合時宜的收費項目,切實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加快推進政府自身建設和職能轉變,目前,上海已成為全國范圍內非稅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最低的地區之一。
近兩年來,上海市財政局不斷研究出臺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清費政策措施,2017年至2018年取消了城市公用事業附加、河道工程修建維護管理費等25項收費基金項目,降低了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項目的征收費率,合計年新增降費規模超過100億元。
上海市財政局局長過劍飛表示,回顧盤點2018年的減稅降費政策清單,與以往減負舉措相比有幾個較為明顯的政策創新特點。一是減負的范圍更廣、力度更大,更加注重彰顯向民生、民惠、民利傾斜釋放改革紅利的親民特點,更多的納稅主體享受到了政策紅利;二是減負的重點更加突出。針對不同類型企業的特點,減稅降費的政策導向更加明確精準,如對小微企業直接降低稅收成本,對較大規模企業鼓勵資產更新改造、加強職工培訓、提高創新能力,多管齊下,精準施策。
近年來,上海還努力不斷打造公平公正的稅收營商環境。如推出新辦企業涉稅事項當天辦結。實現新辦企業開辦10個法定義務事項和首次領用發票,由10個工作日壓縮為當天辦結、由跑4個窗口整合為1個窗口、由提交17項材料減并為4項材料、由填寫10余張表格簡并為1張表格,并順利對接企業注冊“一窗通”服務平臺,新辦企業申請平均辦理時間30分鐘,線上受理比重約占90%。
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局長馬正文表示,對于稅務部門而言,首要任務和當務之急便是不折不扣落實好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推出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讓納稅人真切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以稅收上的“減法”,換來市場主體發展動能的“加法”,體現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開放的‘乘法’效應。
下一步,上海市財稅部門將在評估總結近年來減稅降費政策實施效應基礎上,繼續貫徹落實中央、本市研究出臺的各項減稅降費措施,深化研究降低實體經濟成本負擔的相關財稅政策措施,及時提出減稅降費建議方案,不斷優化完善有利于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營商環境。(記者 韓聲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