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國務院國資委舉辦通氣會,通報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情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國資委正在制定國有資本授權經營改革方案,由管企業為主轉向管資本為主。
對于混改后的企業,將從傳統的對國有獨資公司監管模式轉為對多元股東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治理機制。國資委將進一步以管資本為主,對混改企業大膽放權,落實混改后企業董事會的經理層成員選聘權、業績考核權、薪酬管理權和職工工資分配管理權等權限,重點抓好事中和事后監管,提高監管效能,提升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系統性。
國有股東通過股東會行使股東職權,并通過向董事會派出董事表達股東意愿,不干預企業日常經營活動。各治理主體按照《公司法》規定行使相應職權,進一步厘清政企邊界,使混合所有制企業更好地與市場經濟融合。
記者還注意到,此前召開的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曾提出,要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同時大力支持和帶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實現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對此,此次吹風會也表示,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推動雙向混合,促進各類資本共同發展。國有企業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實施雙向混合,既大膽“引進來”,鼓勵非公有資本參與國企改革,也積極“走出去”,支持幫助非公企業發展。2013~2017年,民營資本通過各種方式參與中央企業混改,投資金額超過1.1萬億元,省級國有企業引入非公有資本也超過5000億元。(記者 李可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