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5月A股正式入摩后,近期美國明晟公司(MSCI)表示計劃納入中國A股因子在其指數中的權重由5%提升至20%,隨著A股入摩進程不斷加快,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跟蹤MSCI中國A股指數的基金產品數量也在持續增加,截至目前,公募市場已有22只相關概念基金成立,總規模超過150億元,且有多只產品仍處于發行或申請待批階段。從業績來看,受A股市場影響,MSCI概念基金普遍表現不佳,但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市場普遍估值偏低,定投或成為較好的選擇。
據了解,去年6月,美國明晟公司官方宣布的2017年度市場分類評審結果顯示,中國A股首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當時,計劃納入中國A股因子比例為5%,并分成兩個階段進行。今年5月15日和8月14日,MSCI分別將A股因子比例規定為2.5%和提升至5%。而到了9月25日,MSCI公司再度建議將中國大盤A股的納入因子比例從5%增加到20%。上周,MSCI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正在就把A股在其指數中的權重提升至20%一事進行磋商,預計將在2019年2月28日或之前宣布其決定。
伴隨著A股因子計劃納入比例的持續增加,公募基金市場MSCI概念基金的數量也在不斷上升。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共有22只MSCI概念基金成立,其中,有19只于今年成立,占到總數的86.36%,總規模也已達到154.5億元,為首的招商MSCI中國A股規模已有34.26億元。另外,中金和前海開源旗下的2只MSCI概念基金正處于募集期中,富國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增強也將于11月14日開啟發行。而證監會發布的最新一期基金募集申請表顯示,仍有3只產品處于申請待批狀態。
從業績表現來看,受今年A股走勢持續低迷影響,截至11月9日,年內MSCI概念基金的平均凈值增長率為-9.88%。其中,4只基金的年內收益為正,除了華安MSCI中國A股國際ETF成立于9月27日外,其余3只皆成立于今年四季度。而業績跌幅最大的則為華安MSCI中國A股,年內凈值增長率為-23.37%。
而在當前弱市情況下,基金募集普遍困難。為實現產品成立,多家基金公司發力增加旗下相關類型產品代銷機構以及開啟費率優惠活動等。11月12日,前海開源發布公告表示,增加中信建投證券為旗下產品前海開源中國A股指數型證券投資基金的代銷機構。就在11月1日和11月6日,招商證券和長城證券都已成為該只基金的代銷機構。此外,10月27日,華泰柏瑞也發布公告表示,開放旗下MSCI概念基金,MSCIETF聯接基金的日常申購、贖回、轉換、定期定額投資、費率優惠等業務。
有分析人士表示,MSCI概念基金屬于中長期布局產品,選擇好布局的時間點很關鍵。目前,整體估值明顯下降,定投是不錯的選擇。未來MSCI有望把納入股票擴張至創業板,權重比例最高、總市值規模最高、盈利較佳的創業板公司容易受到外資的追捧。
對于四季度發展,景順MSCI中國A股國際通基金經理黎海威表示,對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持較為樂觀的態度,不過,對A股市場的整體看法則在短期偏謹慎。他表示,指數可能以波動為主,缺乏大的趨勢性行情,但不排除風險事件逐漸平息后市場階段性反彈的可能。在風格上,估值和成長相對均衡的中盤股以及細分行業的龍頭股仍然值得期待。在基金的投資組合方面,仍然會維持價值和成長之間的平衡,同時關注現金流良好和內生成長穩健的公司,在股市波動中以自下而上選股為主以期產生長期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