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全部漲停!券商ETF上市以來首次漲停!作為每次牛市的先行風向標,券商板塊10月22日的大反彈賺足了市場的眼球。
而和之前每次大漲不同的是,目前券商板塊估值已經跌至歷史低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歷史資料后也不禁要問,這次集體漲停后,券商板塊的空間又有多大?這是又一次大牛市起點還是僅僅是反彈?
上漲原因之一股權質押風險得到化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有分析人士認為,10月22日券商板塊大反彈有三大原因:首先,股權質押風險得到有效化解;其次證監會將IPO被否企業籌劃重組上市的間隔期由3年縮短為6個月;第三,券商板塊估值已跌至歷史低位,基本面改善對其估值修復起到催化劑作用。
這三大原因成為10月22日市場的共識,也就是一致預期,在當日盤面上的表現就是券商股全部漲停。
前期由于市場出現大跌,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控股股東質押股份觸及平倉線。此事引起了監管層高度重視。如前期深圳“風險共濟”馳援計劃,首批100億元馳援民營上市公司改善流動性。10月16日,對于轄區內上市公司東方園林,北京證監局還召集第一創業證券、浦發銀行等東方園林的23名債權人參加集體協商會議,建議各債權人從大局考慮,給予東方園林控股股東化解風險的時間,暫不采取強制平倉、司法凍結等措施,避免債務風險惡化影響公司穩定經營。
安信證券非銀團隊分析師趙湘懷對此指出,質押風險有望得到長期顯著改善,帶動券商股估值持續修復。主要原因包括:第一,股價下跌風險有望得到政策出臺的緩解,而且市場交易量和股指有望企穩回升,股權質押減值壓力也得到明顯緩解;第二,證監會出臺三大政策緩解企業違約風險,包括“鼓勵地方政府管理的各類基金、合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券商資管產品分別或聯合組織新的基金,幫助有發展前景但暫時陷入經營困難的上市公司紓解股票質押困境”“幫助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控股上市公司解決發債難的問題。支持中小型民營企業發行高收益債券、私募債券和其他專項債務工具”以及“允許企業通過并購重組方式融資用于補充資金、償還債務。”
上漲原因之二投行環境迎來諸多利好
就投行環境來說,目前多項利好出臺,也為券商送去了春的氣息。
10月19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就當前經濟金融熱點問題接受采訪,表示將進一步深化并購重組市場化改革,支持行業龍頭民營企業進行產業兼并重組。
10月20日,證監會發布多項政策,包括針對小額并購交易退出快速審核通道,并新增并購重組審核分道制豁免/快速通道產業類型;對IPO被否企業籌劃重組上市間隔期由3年縮短至6個月;允許上市公司將募集配套資金用于補充流動性和償還債務;對優質境外上市中概股通過并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不設額外門檻等。
東方財富Choice終端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期,32家可比上市券商共計實現投行業務收入125.87億元,去年同期為160.51億元,降幅為21.58%。其中,IPO與并購重組審核均趨嚴是重要原因。《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數據發現,2017年,發審委共計審核了770家公司首發、增發、可轉債、配股申請,總體通過率為86.36%。2018年初至今,發審委僅審核了266家公司的各類申請,通過率也只有68.05%。其中,IPO通過率從2017年的80.17%下降至55.97%,下降近25個百分點。
證監會將IPO被否企業籌劃重組上市的間隔期由3年縮短為6個月,這對企業和券商投行來說意味著機會大幅增加,也意味著并非只有IPO“華山一條路”,對于艱難求生的券商投行而言也意味著迎來曙光。
上漲原因之三史上最低估值有吸引力
此外,史上最低估值的券商板塊,則為資金提供了“撿便宜”的理由。
目前券商板塊整體市凈率約為1.1倍。上周五收盤時,多家券商股市凈率跌破“1”大關。國元、東吳、海通都已經不足0.8倍,換句話說市價為凈資產打八折。即使經過周一大漲,國元、海通等也沒有回到每股凈資產之上。
前期過于悲觀的預期將券商板塊估值拖入深谷,那么10月22日券商板塊集體漲停,是又一次大漲的序章還是曇花一現的反彈呢?
券商股最先嗅到春天的氣息?
從歷史數據來看,每次真正的大牛市,券商股總是早于市場啟動,同時早于市場見頂。
2014年10月,中信證券蟄伏多年后啟動。2014年11月上漲30.07%;12月上漲96.41%。而2015年以后,該股上漲趨于平緩,其見頂時間為2015年4月,較2015年6月滬指沖擊5178點早了兩個月。
雖然僅僅以一天的上漲,就輕言券商板塊走向牛市的康莊大道為時尚早,但的確已有市場人士對券商板塊表達了謹慎樂觀態度。
安信證券非銀團隊分析師趙湘懷指出,隨著利好政策的逐步出臺,券商股權質押風險和自營風險有望得到改善,如果上證綜指修復到6月份的水平(對應約3000點),券商股估值可以修復到1.4~1.5xPB,對應10月22日午間收盤估值(1.24xPB)還有10~20%的上漲空間。頭部券商持續受益于“馬太效應”,估值具備吸引力。
廣發非銀則表示,當下證券板塊2018年PB為0.96倍,已經充分反映了股票質押的風險狀況。引入市場化手段緩解股票質押風險,有助于降低券商業務壓力,幫助估值修復。目前中信證券、華泰證券等頭部券商約1.1倍PB,配置價值提升。
總之,每次A股的春天,券商總是最先嗅到氣息的一個板塊。(記者 王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