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募集公告頻頻發布、基金認購天數越來越長、數百只權益類基金擦邊成立——雖然公募發行市場銷售遇冷,但定制債基卻頻頻發力,不少公募基金采取快速成立的發起式基金形式來布局市場,今年以來新成立的發起式基金多達142只,同比猛增近200%,刷新了發起式基金年度發行數量的紀錄。
142只發起式基金成立
同比猛增196%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0日,今年以來57家公募新成立的發起式基金數量多達142只(A、C份額合并計算),同比猛增196%,是去年同期成立數量的2.96倍,這一數據也大幅超過了去年全年成立的117只發起式基金。
從新基金中的占比看,發起式基金在今年新成立的基金數量中占比高達25.09%,比去年全年的占比高出了13.09個百分點,這一數據同樣創造了歷史新高。
事實上,從首只發起式基金成立至今,發起式基金的數量一直維持震蕩攀升勢頭,尤其是2015年牛市結束以來,基金銷售日趨冷清,疊加流動性新規的實施,發起式基金的數量也呈現較快的增長勢頭。
同時,在新基金發行乏力的環境下,逆市設立發起式基金也成為不少公募的新選擇,發起式基金在新基金中的占比也持續抬升,從2012年的5%一直攀升到今年最新25%的比例,6年間發起式基金在基金發行市場的占比抬升了5倍以上。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基金銷售市場冷清,疊加流動性新規造成定制債基的增多,都讓發起式基金成為公募基金發行新產品時的重要方式。
北京一位基金經理表示,他所在公司近期發起設立指數型基金,主要為了完善權益類被動產品布局,因為指數基金管理費率低廉、編制規則透明、倉位固定、交易便利,可以給市場上各類投資人提供資產配置和交易工具。
該基金經理稱,“目前權益類市場低迷,基金發行后募集的難度較大,以發起式基金形式設立,一是可以及時布局看好的領域和市場,在市場低點快速成立和運作;二是公司與投資者利益綁定,通過投資1000萬元也可以獲取未來這一板塊的投資收益。”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量化部門負責人認為,當前市場“好做不好賣”,市場反復驗證了熊市購買基金有較好的收益效果,而牛市中買基金基本是虧錢的。“現在基金發行市場,新基金確實不太容易募集資金,很多公司不得不采取發起式形式成立,而這個階段基金賺錢的概率卻是比較高的。”
上述基金經理也認為,隨著下半年匯率的穩定和各項政策的落地,部分寬基指數和醫藥健康、消費、互聯網科技等行業細分指數大概率會逐漸企穩,現在發起設立的基金未來三年很可能帶來比較好的賺錢效應。
定制債基占據半壁江山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設立的定期開放發起式債基多達79只,在今年發起式基金中占比高達55.63%。
多位市場部人士告訴記者,這類定開發起式債基多數屬于定制基金,在公募基金流動性新規實施后,定制產品必須采用定期開放發起式的形式設立,這也是今年發起式基金爆發式增長的重要因素。
華南一家公募市場部人士表示,“今年年初成立的一些發起式債基中,定制產品還不多。二季度以來,在債市行情起來以后,債基賺錢效應凸顯,定制債基的機構資金才逐漸增多,這類產品開始大量成立。”
從成立發起式基金的公司來看,廣發基金以9只發起式基金位居榜首,創金合信基金、平安大華基金皆以7只發起式基金緊隨其后,南方、華夏、匯添富、鑫元、銀華、招商等基金公司今年新設的發起式基金均在5只以上。
“成立發起式基金不僅是產品線布局的需求,也體現了公司的態度,愿意拿出"真金白銀"支持產品線布局,支持定制產品業務。”北京一家小型公募高管稱,“從這個層面說,大型公募基金由于股東支持和資金實力雄厚,在成立發起式基金方面更有優勢,而中小公司因為凈資產有限,可能無法批量成立這么多的發起式產品。”(李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