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于今日上午10:00,在國家發改委中配樓三層大會議室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相關司局負責同志出席,介紹促進民間投資有關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以下為文字實錄:
記者:
當前一些投資領域仍然存在著一些投資門檻高、審批流程長等問題,作為國務院的投資主管部門,發改委將如何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的便利化水平?
國家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副司長韓志峰:
謝謝記者的提問。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積極推進投資審批制度改革,為民間投資營造良好環境,在下放核準權限、精簡審批事項、建立并聯審批制度、推行告知性備案管理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目前,中央層面核準項目數量累計減少90%以上,項目核準前置要件由30余項精簡為2項,全國實行告知性備案的項目占企業投資項目的比重已超過90%。這些改革舉措提升了民間投資的便利性、自主性。近期,我們重點推進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開展民間投資項目報建審批情況清理核查。
2017年下半年,我們部署地方逐項梳理民間投資項目報建審批情況,對于條件成熟、能夠辦理的項目,按照規定時限加快辦理;對于暫不具備辦理條件的項目,要幫助民營企業盡快落實有關條件;依法依規確實不能審批的項目,要向民營企業進行耐心解釋和說明。全國各地共核查項目24.4萬個,工作量還是比較大的。同時,各地針對發現問題,邊清理邊改革,持續優化報建審批流程,創新開展報建審批工作,服務水平有所提高。
二是建立“投資項目審批難點問題征集”長效機制。
2018年6月我們會同中國政府網,啟動“投資項目審批難點問題征集行動”,建立起常態化、持續性的問題反饋機制。圍繞“審批難點”、“政務服務環境”、“建言投資管理”等3大板塊,梳理出“申報材料多”、“辦理時間長”、“自由裁量權大”等5大類600余條問題。這些數據是根據大家在網上反映的問題梳理出來的,目前有600多條問題。接下來,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建立轉辦、督辦機制,真正為廣大民營企業排憂解難,切實提升民營企業的獲得感。
三是大力推動投資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創新。
我們鼓勵各地先行先試,大力推動投資審批減事項、減環節、減時間,取得了較好成效和寶貴經驗。例如,浙江省積極探索“標準地”改革、聚焦審批流程再造,形成 “投資審批最多100天”新模式;山西省積極推行企業和政府“雙向承諾制”,通過政府完成服務承諾、企業作出信用承諾,使項目落地周期縮短三分之一以上;江蘇省大力推動“區域評估”,區域內評估結果供各個項目共享使用,進一步提升項目推進效率。
四是建立投資發展趨勢監測機制。
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于2017年2月正式運行,各類項目都要通過在線平臺實行統一代碼管理和辦理審批事項,目前平臺已賦碼項目近200萬個、歸集各類審批信息300多萬項。我們以此為基礎,建立了投資發展趨勢監測機制,從今年6月開始,每月定期發布監測專報,在國家發改委的門戶網站和新聞客戶端都有發布,反映各地區、各行業擬建項目情況,這些信息對民營企業準確判斷市場形勢、科學合理決策、防范投資風險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推進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創新投資管理和服務方式、不斷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促進各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切實為民間投資減負增效,促進民間投資持續健康發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