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券商圈最熱的新聞非“阿里巴巴入股華泰證券”消息莫屬。發布非公開發行方案一年多之后,華泰證券的定增方案終于落地,而定增方案能夠吸引包括阿里巴巴、蘇寧易購(002024)、安信證券、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機構參與,更讓華泰證券此次定增備受投資者關注。
對華泰證券而言,完成這筆募資總金額為142.08億元的定增,對公司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東方證券、天風證券和廣發證券均在華泰證券發布公告后第一時間做出點評,三家券商均認為:截至2018年上半年,華泰證券凈資本在全行業中排名第八位,本次定增完成后其凈資本全行業排名將躍居至第四位,大大縮小與行業龍頭之間的差距。而引入阿里巴巴、蘇寧易購等具有戰略協同作用的投資者,將有助于公司構建金融科技生態圈,夯實領先的互聯網平臺和敏捷協同的全業務鏈體系,鞏固其在券商中的領先優勢。
阿里巴巴、蘇寧易購等互聯網巨頭緣何選擇華泰證券?又為什么選擇此時入股券商?業內人士對此認為,此前騰訊入股中金公司和此次阿里巴巴入股華泰證券,都預示著在牌照管理日漸嚴格背景下,互聯網巨頭產業卡位、流量兌現將采取入股頭部券商的方式。而選擇此時入股,更重要的原因還是由于券商股的估值目前正處于歷史底部區間。
當前券商股估值優勢明顯,從華泰證券定增方案的變化中也可見一斑。此前,華泰證券的定增方案為“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約10.89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260億元”。以此計算,如果華泰證券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和募集資金總額均達到其定增預案中披露的上限,定增價將高達23.88元/股。而最終華泰證券雖然發行股數不變,但募集資金總額大幅縮水,定增價僅為13.05元/股,比預計最高發行價縮水約45.35%,估值優勢非常明顯。
事實上,早在阿里巴巴和蘇寧易購等公司之前,華泰證券的第一大股東江蘇省國信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信集團”)已經開始抄底華泰證券。
7月3日,國信集團已在二級市場增持華泰證券25萬股,并表示擬在未來6個月內累計增持華泰證券不少于500萬股。
今年下半年以來,估值處在歷史底部區間,獲得大股東增持的券商遠不止華泰證券一家。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東吳證券、西部證券(002673)、太平洋證券在今年7月份均獲得大股東的增持。股東們還表示,擬在未來6個月內進一步增持。業內人士認為,股東增持大都是為提振市場信心,但同時也是自身基于對標的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和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
截至昨日收盤,華泰證券、東吳證券、西部證券和太平洋證券的市凈率分別為1.18倍、0.91倍、1.36倍和1.3倍,均處于歷史底部區間附近。而市凈率尚不足一倍的券商還包括海通證券、國元證券、東北證券、興業證券和光大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