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微信公眾號今日發布文章《經濟體制改革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文中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進展新突破,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有力保障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具體來講,主要體現在以下六點:
一是“放管服”改革持續加力。國務院召開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有關工作。出臺關于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的指導意見,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出臺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擴圍。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收集整合共享信用信息超過225億條,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不斷健全。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穩步推進,在15個自貿試驗區所在省(市)深入開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試點。探索建立營商環境評價機制,初步構建了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并在全國12個城市開展試評價。
二是國企國資改革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穩步推進,三批50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示范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中國聯通、東航物流等試點企業的改革效應正在快速顯現,發揮了重要的標桿和示范作用。中央企業不斷深化瘦身健體,持續提質增效,截至6月底,中央企業累計減少法人戶11261戶,提前完成三年時間“壓減”20%的任務。穩妥推進企業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截至6月底,94%的中央企業已完成“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或者簽訂移交協議。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推進,電力體制改革試點已實現所有省(區、市)全覆蓋。上半年,中央企業實現利潤8878億元,同比增長23%,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6月單月利潤突破2000億元。
三是產權保護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印發實施產權保護工作2018年重點任務清單和深入做好產權保護文件落實工作的通知。全面落實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激發保護企業家精神的政策措施,張文中案等重大涉產權案件依法改判取得實質性突破,收到良好社會反響,切實發揮了“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的效果。對非公有制經濟和民營企業有諸多歧視性規定的《私營企業暫行條例》正式廢止,產權保護涉及的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全面啟動。多次發布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各類知識產權保護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取得積極成效。
四是財稅金融改革深入實施。中央和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分領域推進。深化增值稅改革,降低增值稅稅率水平,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個人所得稅法修改案(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正在公開征求意見。環境保護稅順利開征。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并召開會議,對下一階段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作出部署。出臺關于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指導意見,對國有金融資本管理作出頂層設計。有序推動民營銀行發展,截至6月底共有17家民營銀行獲批開業。
五是農業農村改革扎實落地。編制出臺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進入收尾階段,承包地已確權面積11.59億畝,占兩輪家庭承包地(賬面)面積的80%以上。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取得積極成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全國已有超過13萬個村組完成改革,確認集體成員超過1億人。
六是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不斷完善。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兩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修訂出臺,大幅放寬市場準入。汽車、日用消費品等進口關稅下調。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公布實施。
經濟體制改革各項舉措加快出臺和落地,為經濟平穩運行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國內營商環境明顯改善,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社會投資創業熱情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有力促進了經濟運行穩中向好。體制機制創新有效改善了市場環境,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蓬勃發展,為經濟結構轉換提供了新動能,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步伐加快。下一步,將持續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推動國企國資、產權保護、財稅金融、創新驅動、對外開放等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著力補齊重大制度短板,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