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以來,金融監管持續升級,監管令密集發布,大額罰單不斷開出。據統計,去年,金融監管部門(原一行三會)共出臺重要監管文件超過20個,行政處罰超2700件,罰沒金額超80億元。其中,前11個月,證監會作出的處罰中罰沒款金額逾70億元;2016年全年罰沒總額42.83億元。
2018年,金融監管延續“史上最嚴”的模式,前7個月累計罰沒金額已經接近去年前11個月的總和。
據企業預警通APP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29日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在2018年累計發布1429份處罰文書;累計罰沒金額65.16億元,其中,出現了史上最大罰單:北八道集團有限公司因操縱市場共被罰沒56億元。
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共針對30家券商及其營業部累計發布了42張“罰單”。內控不完善、未依法履行職責是券商被罰的重災區。
證監系統年內開出1429份處罰公告
企業預警通APP數據顯示,截至7月29日,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在2018年累計發布1429份處罰公告,其中證監會公布543份,占比38%,各地證監局公布886份,占比62%。處罰對象個人占比相對較多,有909次,占比63.61%;機構為520次,占比36.39%。
單月數據來看4月份開出的罰單最多,達270份,差不多平均每天9張罰單;5月份、7月份單月處罰公告均超過200份。與去年同期相比,1月、2月和4月發布處罰公告數量有較大增長,其余月份差距不大。
按處罰類型來看,主要集中在警示、罰款、責令改正、立案調查、沒收違法所得等處罰方式。
罰沒金額方面,截至7月29日,證監會共罰沒金額65.16億元中,對機構罰沒58.97億元,占比90.50%;對個人罰沒6.19億元,占比9.50%。
在今年被處罰的機構中,出現了證監會史上最大罰單。北八道集團有限公司因操縱市場行為共被罰沒56億元。北八道集團已于5月30日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法定代表人林惠惠也于7月2日被證監會納入第二批嚴重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證監會今年針對操縱證券市場的處罰力度不減,針對個人的處罰中前十中,有六人都由于涉及操縱市場而被處以巨額罰金。
30家券商累計吃42張罰單
券商作為資本市場重要中介機構,在持續的高壓金融政策環境下,大部分還是堅持合法合規經營。上半年所有的429份罰單中,有42張“罰單”開給了券商。
截至7月29日,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共針對30家券商及其營業部累計發布了42張“罰單”。內控不完善、未依法履行職責是券商被罰的重災區。
公司本身及其營業部受到兩次以上處罰的券商有以下幾家:國信證券(4次)、西南證券(3次)、浙商證券(2次)、國金證券(2次)、中原證券(2次)、東海證券(2次)、光大證券(2次)、東方財富證券(2次)。
據企業預警通APP統計,國信證券被處罰次數最多,被處罰金額在券商中也最多。
6月21日,國信證券公告稱,公司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因華澤鈷鎳保薦業務和并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行為,違反相關規定,保薦業務被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保薦業務收入100萬元,并處以300萬元罰款;并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被責令改正,沒收并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收入600萬元,并處以1800萬元罰款。
17名證券從業人員被罰
此外,證券從業人員不得炒股,是目前證券業內的一條鐵律,不過在利益驅動下,仍有部分證券從業人員試圖挑戰法律底線。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年內已有17名證券從業人員被罰,罰沒款項近7000萬,其中,12名從業人員的處罰案由為“違法買賣股票”、5名從業人員的處罰案由為“私下接受客戶委托進行證券交易”。
根據去年證監會行政處罰案例發布匯總信息,2017年全年共有7名證券從業人員因違法買賣股票被罰,2名人員因代客炒股被罰。由此可見,在今年僅7個月的時間內,監管部門通報證券從業人員處罰情況的數量已超去年全年水平。
在今年以來公布的17名證券從業人員被罰案件中,有5名的處罰系由證監會直接作出,其余12名則分由江蘇證監局、上海證監局、安徽證監局、廣東證監局等地方監管部門作出。從處罰金額上看,17名證券從業人員的罰沒款近7000萬元。此外,證監會對2名從業人員分別采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3年證券市場禁入的措施。
受罰的17名從業人員中,有13名在各地營業部任職,占比超七成,營業部成處罰“重災區”。由于證券公司營業部遍布各地,經紀業務條線員工數量眾多,難免有個別員工以身試法。據部分行政處罰決定書中透露細節顯示,部分營業部員工利用營業部電腦、單位電腦等操作親屬、朋友賬戶,因而被予以處罰。
涉及券商包括:方正證券、中銀國際證券、財達證券、五礦證券、華安證券、國元證券、恒泰證券、中金公司、民族證券、太平洋證券、安信證券、國聯證券、山西證券等13家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