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港交所啟動新股改革后,一大波新經濟公司爭先恐后涌向港股市場。
根據德勤的統計,截至2018年6月底,香港約有101只新股在港進行首次公開發行(IPO),集資金額達到503億港元,IPO發行總數同比大增48%,并創下近年來的新高。該行預測,今年下半年,香港將至少有5只并且每只集資最少100億港元的新股,以新經濟模式運作并與金融服務、科技和消費行業相關的企業登場。
7月10日,“同股不同權”第一股小米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卻在開盤前的集合競價時段直接“破發”。
“上市當天破發在內地市場較少見,但在海外市場很常見,這是上市公司、投行與市場之間的博弈,有的時候市場有大的波動,投資者就想做一些對沖來自我保護,致使股價出現震蕩。”某外資投行高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
“像閱文、平安好醫生這種大熱新股,基本在IPO定價時就反映了市場最高漲的需求,留給二級市場的水位是很有限的。其實在任何市場化定價的發達市場,新股破發都是常態,比如今年在美國上市的愛奇藝、嗶哩嗶哩都出現了上市破發的情況,港股是一個機構主導的理性市場,沒有業績支撐的估值泡沫很難持久。”國泰基金公司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
新股破發超七成
2018年上半年赴港上市的多家內地新經濟公司,包括獵聘網、雷蛇、天源集團、天平道合、匯付天下等均遭遇了上市首日的破發窘境。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4日,在港股新增上市的100家(剔除3家通過介紹方式上市的企業)企業中,75家企業存在破發現象,破發率高達75%。
“今年整體港股的市場氣氛不好,影響新股上市后的整體表現,而且有些之前上市的新經濟股票定價過高,導致上市后破發的概率大幅上升。”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受美聯儲加息、中美經貿摩擦等因素的拖累,港股2018年迄今為止的表現乏善可陳。自今年2月創下33484點的新高以來,恒生指數截至7月11日已累計下跌15.4%。
事實上,新股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后的30日內為穩定價格期,一般而言,主承銷商在公司上市后可以對股價進行干預,以免受短期投機因素影響而導致股價跳水。因此,通常上市一個月后,這類公司的股價就開始遭遇“滑鐵盧”。
以平安好醫生(01833.HK)為例,上市穩價期于5月26日正式結束后,次日收盤直線下跌3.2%,相比上市當日最高點的58.7港元,股價下跌20%,與54.8港元的招股價相比,則蒸發了14%。自今年6月以來,股價再度直線下瀉重返44港元的低位,上市至今,股價已累計下挫19.2%。
眾安在線(06060.HK)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去年自9月28日以發行價59.7港元/股在港上市,上市初期股價接連暴漲,盤中曾飆升至97.8港元的高位。然而,好景不長,截至2018年7月11日收盤,眾安在線下跌至46.2港元/股。
2017年11月8日,騰訊旗下的閱文集團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股價曾一度站上100港元,市值接近1000億港元。2018年7月11日收盤報73.95港元/股,市值跌至682港元,蒸發逾300億港元。
“新股上市初期的股價表現主要受當時市場氣氛的影響,比如股票認購情況、新股供給等技術性因素,但從長遠來看,最終股價的表現仍然取決于公司的盈利水平等基本面因素。去年年末,一些新經濟公司IPO確實太火爆,導致估值水平過高,但最終市場還是會判斷公司的盈利情況、營運模式是否可持續等。”葉尚志坦言。
投資者回歸基本面
事實上,在新股發行異?;鸨谋澈?,因投資者認購興趣匱乏迫使公司取消上市計劃的狀況也時有出現。上述外資投行人士透露:“有一個互聯網裝修的公司,規模不大,因為投資者不買單而最終取消上市。缺乏過往業績的支持,單純憑借獲客量的互聯網公司,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不一定能得到市場的認可,投資者對這類公司的態度更為謹慎。”
根據德勤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五個月,已獲原則上批準,但在申請有效期內沒有上市的案例達到28宗,同比激增155%,申請人自行撤回申請的宗數則有5宗,同比增加50%。
“我們更喜歡一些教育、醫療類公司,這類公司在二級市場的表現相對更好,我們篩選時更看重企業的基本面因素,以及公司的發展前景如何,有沒有真正解決痛點等。”某新股基金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市場人士指出,確定新經濟公司的估值,上市前通常保薦人會計算公司的盈利預測,包括盈利增長、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等,由于美聯儲啟動加息周期,融資成本明顯提高,因此會對估值帶來一定壓力。
“新股市場投資者對新經濟公司的熱情依然存在,但是他們一定會精挑細選,會更關注一些高端制造、服務型公司,也會更仔細審視企業的變現能力。從未來上市公司角度看,下半年新股供應會更多元化,會有一些來自不同行業、具不同盈利模式,現金流充裕且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陸續登陸新股市場,比如針對旅游消費、時尚、生活方式等不同模式的公司,預期市場對此類公司有較大憧憬。這些企業不單只是簡單的產品出售,不再單純憑借獲客量吸引投資者,而是具備實際的盈利能力。”摩根大通中國投行主管黃國濱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黃國濱坦言:“看一個公司股價是否合理,不單看公司基本面,也要根據當時的市場氣氛而定。只要公司的經營數據好于市場預期,實現了對投資者的承諾,他們的股票價格和實際價值就不會偏離太多。”
此外,他透露:“今年下半年的新股供應量較大,將有100多家公司來港上市,預計全年新股上市數量將會創下四年來新高。從新股發行來看,市場會追捧一些新興的、不同行業的、營利性或者現金流能力比較強的服務型公司。”(記者 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