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日A股“入摩”至今,盡管市場整體出現震蕩回落,但是北上資金加倉步伐并沒有放慢,呈現出越跌越買的態勢。統計顯示,6月份以來的11個交易日里,北上資金合計凈流入348.91億元。其中,有44只個股登上滬股通、深股通每日十大活躍股榜單,有31只個股實現北上資金凈流入,合計凈買入184億元。分析人士表示,從歷史經驗來看,有著“聰明資金”之稱的北上資金,不僅熱衷于尋找回調帶來的投資機會,更善于捕捉個股股價的階段低點,在短線熱點輪動中占得先機。今日本報特對31只個股的行業屬性、業績和機構評級等方面進行梳理分析,供投資者參考。
大消費龍頭股成北上資金布局重點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6月份以來,滬股通資金凈流入189.53億元,深股通資金凈流入159.38億元,北上資金期間合計凈流入資金達到348.91億元。
對此,市場人士認為,北上資金從3月份開始加速流入A股市場,6月份北上資金凈流入金額有望創新紀錄,行業上仍然是持續加配倉位最重的食品、醫藥、家用電器等消費龍頭標的。在經歷了前期大跌之后A股的配置價值逐漸顯露,看好以下兩主線的投資機會:首先,消費板塊業績確定性強,盈利質量較高,消費業依舊可延續2016年下半年以來的景氣增長勢頭;其次,受益于政策的鼓勵,下半年科技藍籌標的配置價值更加凸顯。
從滬股通、深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躍股來看,6月份以來,共有44只個股現身前十大成交活躍股榜單,31只活躍股處于期間凈買入狀態,北上資金合計凈買入184億元。其中,美的集團、貴州茅臺、格力電器、中國平安、大族激光等5只個股月內北上資金合計凈買入額居前,均在10億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31只個股共分布在15類申萬一級行業中,食品飲料(5只)、醫藥生物(4只)、電子(4只)、家用電器(3只)等行業均有3只及以上個股實現北上資金凈買入。可以看到,以食品飲料、醫藥生物、家用電器為代表的大消費行業龍頭標的依然是北上資金重點布局的領域。
在上述31只獲得北上資金凈買入的個股中,20只個股均在此期間呈現不同程度的上漲(上證指數期間累計下跌2.38%),萬華化學、寶鋼股份、白云機場、萬科A等在內的10只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均超5%。
13家公司近5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超20%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上述31家月內受北上資金布局的公司中,有29家公司今年一季度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其中,有13家公司近5年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復合增長率超20%,占比逾四成。
具體來看,立訊精密近5年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居前,達到45.07%,美的集團緊隨其后,近5年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復合增長率也達39.61%,萬華化學(36.51%)、中國平安(34.75%)、泰格醫藥(34.75%)、愛爾眼科(32.39%)等公司近5年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均較為突出,均超30%。其余近5年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復合增長率超20%的7家公司分別為伊利股份(28.43%)、格力電器(24.87%)、恒瑞醫藥(24.45%)、海通證券(23.19%)、大族激光(21.90%)、歐菲科技(20.70%)和海螺水泥(20.24%)。
半年報業績業預告來看,截至目前,已有蘇寧易購、立訊精密、大族激光、歐菲科技、信立泰、洋河股份等6家公司披露了2018年半年報業績預告,且2018年上半年業績全部預喜。
其中,蘇寧易購較為典型,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36123.7萬元至46123.7萬元,同比增長23.93%至58.23%。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強化商品運營,積極推進平臺、金融、物流等增值服務業務,預計毛利率水平將保持穩定。國信證券表示,公司當前多業態、線上下齊發力,2018年零售云業務銷售規模有望突破40億元,維持“買入”評級,建議積極關注。
13只個股獲機構扎堆推薦
通過梳理發現,北上資金的布局脈絡與研究機構的推薦目標不謀而合。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上述31只個股中,有28只個股近30日內均獲得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其中,萬華化學(19家)、上汽集團(16家)、萬科A(11家)、招商蛇口(10家)、洋河股份(8家)、伊利股份(8家)、濰柴動力(8家)、蘇寧易購(7家)、恒瑞醫藥(6家)、瀘州老窖(6家)、美的集團(5家)、五糧液(5家)和信立泰(5家)等13只個股均在近期獲得5家及以上機構的聯袂推薦,投資機會備受肯定。
對于萬華化學,中信建投表示,縱觀萬華化學的發展歷程,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所帶來的強大創新能力是公司成功的核心邏輯。公司以中國為中心,注重全球化發展布局,積極籌備建設海外除亞歐之外的第三大生產基地,向成為全球知名的化工新材料公司這一目標不斷邁進。假設資產重組按照本次方案順利完成,預計公司2018年、2019年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86.61億元、223.25億元,每股收益分別為5.95元、7.12元,對應市盈率分別為8.2倍、6.9倍,維持“買入”評級。(張穎 任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