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村今日公告稱,公司于17日收到上交所的年報問詢函。問詢函對公司并購標的業績連續不達標,可能存在后續持續經營風險和商譽減值風險的情況予以關注;同時,針對公司信披質量不高、并購雙方存在爭議事項等情況,監管部門從相關業務模式、行業經營情況、并購合同內容細節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問詢。
百花村在2016完成重大資產重組,置出鴻基焦化等公司,置入華威醫藥,主業轉向醫藥研發。監管部門注意到,華威醫藥已連續兩年未完成重組業績承諾,2016年至2017年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8838萬元、6235萬元,業績承諾完成率分別為88.38%、50.69%,醫藥主業業績不達預期且持續下降。就此,上交所要求公司對照重組評估報告對華威醫藥相關數據預測及假設,說明近兩年華威醫藥實際經營業績與預測值的差異及原因,核實重組評估相關假設是否發生重大變化,以及是否可能引發標的資產后續持續經營風險及商譽進一步減值風險。
同時,上交所注意到,公司收購華威醫藥形成17.04億元商譽,2016年度公司未計提商譽減值準備,2017年公司根據卓信大華有關估值報告,計提商譽減值準備6.23億元,導致公司報告期大額虧損。對此,上交所要求公司補充說明2016年末公司商譽減值測試情況,并結合2016年度華威醫藥業績承諾實現情況,說明未計提減值準備的原因和合理性。
上交所還關注到公司年報信息披露質量不高的情況。據年報,報告期內百花村醫藥行業業務收入為1.75億元,同比增長128%,毛利率為54.7%,同比減少21.44%。公司稱,相關財務數據變動幅度較大,主要系公司于2016年7月完成資產置換,本年度財務數據與上年同期不可比。
對于公司的解釋,監管部門并不認同。上交所認為,公司年報“公司業務概要”、“經營討論與分析”等章節對公司主要業務、經營模式及行業情況信息披露不完整,要求公司根據相關格式準則,按所從事的醫藥行業、貿易銷售業務,分別披露相關業務模式、行業經營情況,并結合具體成本結構及變化說明相關數據的變動原因及合理性。
華威醫藥部分交易的爭議事項也被問詢函提及。據百花村年報及相關董事會決議公告披露,年審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出于對相關交易真實性考慮,調減華威醫藥2017年營業收入5130萬元,稅后凈利潤3813萬元,公司個別董事對此表示質疑,并對年報相關議案投反對票。針對這一情況,上交所要求公司補充披露并購所涉及交易的情況,包括相關合同內容、交易對方基本情況,交易對方與華威醫藥業務往來歷史,以及會計師不予確認相關收入和利潤的審計程序、取得的審計證據,說明不予確認的原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