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周五滬指二次探底,盤中深“V”拉回,4月A股就此收官,上證指數期間下跌2.74%,月線三連陰;而創業板指數跌幅4.99%,未能延續3月上漲走勢,繼續受到20月均線壓制。總體上,4月A股先揚后抑,維持弱勢震蕩。然而4月北向資金卻逆市斥巨資買入A股,頻現大手筆,且呈現出“滬強深弱”格局,即借道滬股通凈買入A股金額遠遠超過深股通。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4月份對北向資金而言是布局A股重要的時間節點:一是從5月1日起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四倍。即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從130億元調整為52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二是自5月份開始,A股納入MSCI指數迎來關鍵窗口。
4月力挺A股
據數據顯示,4月份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386.5億元,而今年以來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808.41億元,4月份凈買入金額占比達47.81%。此外,今年以來北向資金日均成交金額約為191.61億元,遠高于2017年日均約100億元的成交金額。
數據進一步顯示,4月滬股通資金凈買入274.59億元,深股通資金凈買入111.91億元。其中,滬股通資金僅在4月20日小幅凈流出8.12億元,其余交易日均為凈買入。
對此,市場人士表示,一方面,與指數的頹勢不同,北向資金異常高調買入,表明其認可在當前點位部分個股的投資價值。同時,市場對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預期不斷強化,北向資金加倉A股有“搶跑布局”意味。事實上,A股市場較低的估值、較好的成長性及縱橫向對比的比價效應,同樣擁有較強的風險收益比。因此,在全球持續動蕩下,中國良好和可預期的發展前景,更凸顯出A股對包括避險資金在內的全球各路資金的較大吸引力。
另一方面,根據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的行業分布,金融和消費領域是主流,而滬股通對應的個股也主要來自于金融和消費領域的白馬龍頭,所以,在增量資金的支撐下,滬股通表現為明顯的資金流入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4月份北向資金改寫多項紀錄:4月18日借助滬、深港通北向的資金成交金額達255億元,其中滬、深股通凈買入分別為39.83億元和32.39億元,前者為自去年10月以來單日新高,后者為深股通開通以來單日最高;自3月26日以來截至4月19日,北向資金連續14個交易日呈現凈流入狀態,合計買入A股資金達383.97億元,為年內最長持續凈流入天數。而最近一次連續流入天數為13個交易日,即2017年12月21日至2018年1月12日期間。
加倉銀行股
回到二級市場,上周市場焦點莫過于格力電器(000651)、伊利股份(600887)等權重白馬股出現了近年罕見的殺跌走勢。這一次,北向資金再次展現“先人一步”的操作。其中,格力電器上周四接近跌停,當日深股通凈賣出23.56億元,而在此前的24日、25日連續兩日大幅凈賣出格力電器股票,累計凈賣出1.95億元。
那么進入5月后,北向資金4月份異常高調的布局能給投資者帶來哪些啟示?
首先從4月份十大活躍個股成交匯總情況來看,滬股通方面,貴州茅臺(600519)、中國平安(601318)、海螺水泥(600585)、伊利股份、恒瑞醫藥(600276)、招商銀行(600036)、中國國旅(601888)、中信證券(600030)、寶鋼股份(600019)、宇通客車(600066)、中國石化(600028)、中國聯通(600050)、中國太保(601601)、上海銀行(601229)、建設銀行(601939)、安琪酵母(600298)等個股滬股通資金累計凈流入分別為:30.73億元、29.03億元、26.79億元、15.25億元、14億元、9.03億元、5.78億元、3.61億元、3.26億元、3.13億元、2.39億元、2.1億元、1.78億元、1.25億元、0.9億元、0.34億元。青島海爾(600690)、興業銀行(601166)、上汽集團(600104)、保利地產(600048)、工商銀行(601398)、上海機場(600009)等個股則遭到滬股通資金小幅凈賣出,分別為0.12億元、0.36億元、0.41億元、0.49億元、0.9億元、1.21億元。
深股通方面,五糧液、美的集團(000333)、海康威視(002415)、分眾傳媒(002027)、洋河股份(002304)、大族激光(002008)、萬科A、東方財富(300059)、平安銀行(000001)、雙匯發展(000895)、康得新(002450)、長春高新(000661)、華東醫藥(000963)、天齊鋰業(002466)、歌爾股份(002241)、泰格醫藥(300347)、招商蛇口(001979)、網宿科技(300017)等個股深股通資金累計凈流入,分別為25.64億元、24.06億元、17.17億元、7.21億元、6.56億元、3.23億元、2.95億元、2.39億元、2.38億元、1.8億元、1.48億元、1.08億元、1.04億元、0.92億元、0.72億元、0.61億元、0.44億元、0.28億元。瀘州老窖(000568)、立訊精密(002475)、京東方A、大華股份(002236)、國軒高科(002074)、索菲亞(002572)、歐菲科技(002456)、格力電器等個股遭到深股通資金不同程度賣出,分別為0.08億元、0.23億元、0.54億元、0.7億元、0.9億元、0.97億元、1.46億元、39.49億元。
其次,從行業角度看,有21個申萬一級行業4月份北向資金持倉市值增加,其中,食品飲料、銀行、醫藥生物、建筑材料、非銀金融、鋼鐵、計算機等7個申萬一級行業的持倉增加市值超過10億元,分別為:86.49億元、50.66億元、43.18億元、32.96億元、30.12億元、20.32億元、11.93億元。家用電器、電子等行業持倉市值減少金額較大,分別為:22.61億元、38.28億元。
需要說明的是,格力電器4月份持倉市值減少45.47億元,主要是由上周四、周五被集中拋售所致,若剔除格力電器影響,家用電器行業4月份北向資金持倉市值增加22.86億元,其中,美的集團持倉市值增加15.27億元,而青島海爾、蘇泊爾、小天鵝A、華帝股份(002035)、老板電器(002508)等持倉市值有不同程度增加。
由此可見,大消費品種4月受到北向資金加倉。此外,北向資金對科技股配置有所弱化。與3月份相比,加倉計算機行業步伐有所放緩。而電子、通信等行業持倉市值減少。總的來說,北向資金4月份持倉配置更加均衡化。(實習記者牛仲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