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7日,新三板已有過萬家公司披露2017年報,年報審核工作將是史上任務最為艱巨的一年。萬家企業怎么審?如何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帶著這個問題,上證報記者近日在全國股轉公司媒體開放日——“與新三板企業年報審查零距離”的活動中采訪了股轉公司相關負責人。
據了解,11000余家掛牌公司中,具有公眾化程度高、存在特殊監管事項、年報指標存在異常、資本運作頻繁等特征的公司年報將被列入重點審核范圍,數量預計超過2000家,其余非重點公司則例行常規審查。同時,隨著股轉公司年報審查系統的完善,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監管技術令審查效率明顯提升。
據悉,股轉公司在監管處罰力度上也會進一步加大。有關負責人表示,年報逾期未披露的公司將被采取自律監管措施,創新層逾期未披露年報的將不再符合維持條件,一季報逾期未披露的公司也將被采取自律監管措施。
人工智能提高年報審核效率
隨著新三板掛牌公司突破11000家,年報審核工作量將創出歷史之最。據上證報記者了解,股轉公司的監管員,尤其是專崗財務審查員,在財報集中披露期,通常要加班到深夜11點,在人工審核的同時,科技監管勢在必行。
目前,新三板公司年報信息披露的流程是這樣的:掛牌公司先通過編制工具編制年報,主辦券商通過業務支持平臺上傳年報,股轉公司的系統會自動在披露時段將年報披露到官網,年報掛網后將啟動事后審查,包括:系統自動根據規則預審年報,并將預審結果報送監管員,監管員通過業務支持平臺,線上對年報進行事后審查。
隨著股轉公司年報審查系統的完善,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審查效率已有明顯提升。在整個年報審查的過程中,股轉公司的系統會先進行自動化預審,自動篩查違規線索,實現監管無死角;同時,系統還會進行多維度的風險指標掃描,作出線上風險指標預警與文字提醒,幫助監管員聚焦監管重點。
在數據分析部分,股轉公司利用XBRL數據分析工具,可以進行財報的定制化展示、分析公司的基本情況、變動比例、創新層達標情況等,幫助監管員全面、快速地了解公司狀態。
2000多家公司年報將被重點審查
在11000余家公司中,股轉公司還會將年報分為重點審查公司和非重點審查公司。其中,具有風險外溢性高、公眾化程度高;存在特殊監管事項;年報指標存在異常(系統預審提示);資本運作頻繁等特征的公司將受到重點審查,此類公司數量預計超過2000家。
對于需要重點審查的公司,在監管員初審后,必須由專家小組進行審查,再將審查結果通過系統反饋至監管員。若需公司及相關機構進行說明、核查、更正的,由監管員反饋至主辦券商和掛牌公司;需公開問詢的,將由股轉公司掛網公開問詢反饋。
非重點公司的審查流程是:監管員自行審查,若審查過程中存在異常事項或不確定事項,可將非重點公司變更為重點公司,交由專家小組審查。
監管處罰力度持續加大
“為進一步規范信披,今年我們對年報信息披露的監管和處罰力度還會進一步加大。對于逾期未披露年報和無故不披露年報的公司,將予以更加嚴格的處罰。”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年報審計之前,股轉公司聯合證監會公眾公司部、會計部等有關部門已經對會計師做過集中培訓,提示年報審計要點。為提升資本市場會計信息質量,2017年,證監會還統一組織了對審計機構的檢查,并對10家審計機構及53人次注冊會計師采取了行政監管措施。同時,還將部分審計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移交稽查處理。這其中,部分審計機構就是因新三板公司項目被罰,起到了警示和規范作用。
“去年,股轉公司對年報和公告中存在疑點和需要補充披露的事項共計下發了81份公開問詢函。預計今年起,問詢函將成為常態,數量將大幅增加。”上述負責人表示。
從問詢函的內容來說,如果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疑、關聯交易較多,收入質量有水分,以及合法經營有瑕疵等,通常會受到監管問詢。此外,容易引起監管關注的財報異常還有:商譽出現減值跡象卻沒有計提減值;應收賬款增幅較大,尤其在營收下降時應收賬款反向上升;以及非經營性質客戶是否涉嫌關聯方占款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