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深交所發布對同花順的監管函,指出公司超額使用超募資金購買理財產品,違反了超募資金及閑置募集資金使用的相關規定。監管函要求公司董事會充分重視該問題,及時整改,吸取教訓,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杜絕此類違規行為的再次發生。此前,同花順曾試圖通過追認授權的方式予以回避。
據監管函,2016年2月25日,同花順在2015年度股東大會上審議通過了《關于調整閑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額度和期限的議案》,授權公司在不超過1.5億元額度內使用閑置超募資金進行現金管理,授權期限自2015年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之日起三年內有效。2017年5月9日至8月27日期間,公司使用超募資金購買保本理財產品存續余額最高達1.63億元,超過2015年股東大會的授權額度。
監管函指出,同花順的上述行為,違反了深交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第11.2.1條、《創業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指引(2015 年修訂)》第6.3.14條和《創業板信息披露業務備忘錄第 1 號——超募資金及閑置募集資金使用》的相關規定。
同花順其實早已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試圖通過追認授權的方式予以補救。2018年2月28日,公司發布關于追認授權超額使用超募資金購買保本理財產品的公告,在前一日召開的公司董事會上,審議同意公司超額使用超募資金1323萬元購買保本理財產品。對于此前的違規情形,公司將責任歸咎于工作人員的疏忽。對此,有投資者在股吧留言戲稱,“工作人員的權力好大,可以決定買幾千萬的理財產品!”
有接受記者采訪的投行人士分析認為,正是同花順這種“推諉”的態度,導致了交易所下發監管函,“公司一直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回查同花順追認授權的公告,其表述為:上述已發生的超額使用超募資金購買保本型理財產品的事項,不存在變相改變超募資金投向和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的情況,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
同花順此前也屢屢犯規,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都曾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2015年8月,同花順因涉嫌違反證券期貨法律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16年11月證監會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監管部門認定,同花順開發運營的資產管理系統,包含子賬戶開立、提供委托交易、存儲、查詢等多種具有證券業務屬性的功能。公司明知其客戶經營方式,仍向不具有經營證券業務資質的客戶銷售該系統,提供相關服務,并獲取收益,該等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第一百二十二條的規定,證監會沒收公司違法所得217.7萬元并處以653萬元罰款,并對兩名直接責任人處以罰款。
2017年7月,同花順控股子公司浙江同花順網絡科技因涉嫌違反證券法等有關規定,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據此后公司披露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浙江同花順未經認真審核,即在同花順財經網站債券欄目上將其他媒體兩年前發布的過期新聞予以轉載,并同步發布到同花順旗下國承信網站。監管部門認定,該行為違反證券法第七十八條第三款“各種傳播媒介傳播證券市場信息必須真實、客觀,禁止誤導”的規定,構成證券法第二百零六條所述擾亂證券市場的行為,處以20萬元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