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伴隨在審企業撤回首發申請的增多和新增申報企業數量的減少,困擾A股市場的IPO“堰塞湖”正在快速消解。目前,排隊企業家數已經下降至400家以下。業內人士認為,在監管趨嚴、過會率降低的情況下,未來IPO排隊企業終止審查的案例會持續增加。
排隊企業近三個月銳減109家
一直困擾A股市場的IPO“堰塞湖”似乎正在逐漸消解。來自中國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22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393家,其中,已過會25家,未過會368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349家,中止審查企業19家。相比之下,截至今年1月4日,IPO排隊企業的數量為501家。也就是說,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IPO企業的排隊數量就減少了109家。
數據還顯示,從2018年開年至3月22日,已有60家企業終止IPO申請,其中僅3月份就有32家。僅在3月22日當天,就有12家企業終止審查。與此同時,今年以來新增申報企業數量只有7家,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
在IPO排隊企業大幅減少的同時,IPO過會率和審核企業家數也大幅放緩。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發審會共審核首發公司總家次66次,其中通過為30家次,過會率僅為45.45%;未通過為29家次,占比43.94%;其他(暫緩表決、取消審核)則占比10.61%。相比之下,2017年同期,發審會審核公司總數達到了103家次,其中90家次通過,過會率達到了87.38%。
大量企業撤回IPO申請,同新股發行審核的日趨嚴格以及現場檢查帶來的壓力有關。2017年下半年,在做好新股發行常態化工作的同時,證監會對22家IPO在審企業開展了現場檢查。在現場檢查中,證監會對2家企業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對13家中介機構擬按程序采取相應監管措施,對存在其他問題的企業及其中介機構進行督促整改或約談提醒,在現場檢查準備和實施期間,共有10家企業撤回了IPO申請。
證監會還表示,2018年上半年將繼續深入開展IPO企業現場檢查工作。檢查范圍主要包括:信息披露質量抽查抽中的企業;日常審核中發現存在明顯問題或較大風險的企業;反饋意見或告知函等回復材料超期未報的企業。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IPO審核日益趨嚴的大背景下,一些本身業績不理想、資質有瑕疵、質量不過關的企業選擇撤回申報材料也在情理之中。
企業撤回申請成常態
據了解,2017年以前,存在一些企業提交了IPO申報材料,卻借中止審查等為由拖延發審節奏,遲遲不恢復審查的情況。2017年底,監管部門進行了針對性的處置安排。統計數據顯示,僅在2017年12月,就有45家企業終止審查,這一數量占到了當年全年終止審查數量(146家)的31%。其中,僅在2017年12月29日,就有15家終止審查。
近期,有傳聞稱,針對IPO有了監管要求,包括在審企業近三年凈利潤合計要超過1個億,且最后一年超過5000萬,新申報的企業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凈利潤超過8000萬,創業板不低于5000萬等。對于上述傳聞,《經濟參考報》記者向投行人士進行了求證,北京地區的一位投行人士表示,目前窗口指導確實存在,IPO審核日益趨嚴,對于沒有把握的項目或者質量存在瑕疵的項目,券商會建議申請企業主動撤回。“現在符合要求的新增項目較少,內核會已經很久沒開了。”上述人士表示。
實際上,如果不主動撤回的話,在IPO過會率大幅下降的今天,企業一旦未能成功過會將面臨較高的成本。今年2月23日,證監會在監管問答中明確提出,證監會將區分交易類型,對標的資產曾申報IPO被否決的重組項目加強監管,其中,對于重組上市類交易(即借殼上市),企業在IPO被否決后至少應運行3年才可籌劃重組上市。
今年3月23日,證監會發布了《關于修改〈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許可實施程序規定〉的決定》,具體修改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當證券中介服務機構或其從業人員涉嫌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偵查,尚未結案的,證監會將不予受理或中止審查其出具的同類業務的行政許可申請文件。二是建立中止審查的恢復審查機制,在審項目被中止審查的,證券中介服務機構應當指派與被調查事項無關的人員進行復核。經復核,申請事項符合行政許可條件的,證監會應當恢復審查。
新三板撤回申報現小高峰
在撤回首發申請的企業中,有不少來自于新三板的掛牌企業。3月22日,鴻輝光通公告,擬調整上市計劃,終止首發申請并撤回相關文件。3月21日晚,合力億捷、有方科技、聯瑞新材3家新三板公司同日公告,終止IPO申請,并撤回相關文件。3月14日,陽光中科、上海凱鑫宣布終止IPO申請并撤回相關文件;未來電器、捷安高科、禾昌聚合分別在3月7日、3月2日、3月1日公告終止IPO申請。
安信證券研究顯示,目前新三板申報IPO排隊且處于正常審核狀態的企業共112家,近三年凈利潤合計達1億以上且最近一年凈利潤達5000萬以上的企業共58家,占比51.8%。目前處于輔導期尚未申報的企業共445家,其中,近三年凈利潤大于1億元,且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大于5000萬的企業共83家,占比18.7%。安信證券認為,IPO審核趨嚴加之凈利潤門檻或將提高,新三板擬IPO企業的撤回申報小高峰或將來臨。
安信證券認為,“對于重組上市類交易,企業在IPO被否決后至少應運行3年才可籌劃重組上市”,這一規則的出臺對于Pre-IPO市場的格局影響較大,或成為近期部分企業撤回材料的重要原因。在監管趨嚴的環境下,2017下半年過會率逐漸降低;另一方面,今年3月高層不斷釋放擁抱“新經濟”,接納“獨角獸”的信號,預計未來IPO排隊企業終止審查的案例會持續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