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逐步提升的A股市場正引來QFII的積極布局。記者從深圳相關基金公司獲悉,部分QFII在去年底開始通過基金專戶增資A股標的,另一些QFII則開始從藍籌轉向中小創,抄底意圖明顯。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量化投資部人士向記者透露,他們為某QFII委托管理的專戶取得較好的業績表現。該QFII在去年底向基金專戶增資了9000萬美元,截至去年底,該專戶產品的規模約為12億人民幣。
據悉,上述QFII是在2012年初正式取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身份的,當時獲得的額度是3億美元。
在上述QFII借道基金專戶增資A股的同時,另一些QFII則在A股上市公司10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頻頻出現。創業板公司湯臣倍健(300146)最近披露2017年年度報告,具有QFII資格的亞洲某投資機構買入湯臣倍健至560萬股。湯臣倍健2017年取得凈利潤7.66億,同比增長43%,其第一季度業績也預告將超過3.5億人民幣。QFII還對軍工股的投資機會產生興趣,A股上市公司景嘉微(300474)披露的2017年年報顯示,一家QFII在去年四季度買入該股至57.4萬股。景嘉微去年凈利潤1.18億元,同比增長約13%。
一些市值極小的中小創公司在去年四季度開始迎來市場環境的改善。在“以大為美”的2017年前三季度市場中,小市值公司成為殺跌的主要力量,并被包括QFII在內的機構資金集體拋棄。而在去年四季度,這一切開始有所改變。市值不到50億的天業通聯(002459)在去年四季度被QFII買入至1664萬股。中小板公司利爾化學(002258)去年四季度初市值也只有60億左右,但其在去年四季度開始受到機構資金關注,出現了較大漲幅,背后的推動力也包括QFII的資金。利爾化學2017年年報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具有QFII資格的澳門金融機構買入利爾化學約520萬股。
融通新能源基金經理付偉琦認為,QFII的操作特點是善于挖掘被錯殺、被忽視的品種,往往能夠引領A股市場的投資風向,去年甚至出現一些機構跟著QFII走的現象。從業績表現看,在去年A股市場中,即便是國內排名靠前的基金,與多數QFII的業績相比,也略有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