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8年,整個電影產業都沉浸在一片喜悅中。2月28日,中國電影跨過了單月票房百億大關,創造了電影史上最高的單月票房紀錄。
這并不是2月創造的唯一紀錄。
今年春節檔,6天報收56億元票房,成為成績最好的春節檔;大年初一,單日票房達12.69億,刷新了內地市場幾乎所有的內地票房紀錄,并打破了全球單一市場單日票房紀錄;單日觀影人次3217萬,打破了全球單市場單日觀影人次紀錄;大年初一至初三,累計票房32.32億元,打破了全球單市場周末票房紀錄。
此外,中國電影市場2月共放映影片822萬場,吸引2.59億人次觀影;春節檔觀影人次達1.4億人次,均為行業最高。
這種紅利從開年的賀歲檔維持至今。
1月初,《前任3》、《芳華》點燃了市場,兩部影片相加票房破30億;1月下旬,文藝氣質的《無問西東》創造了7.53億元票房……這提前燒熱了中國電影市場,也給春節檔的爆發奠定了基礎。
進入春節檔,《唐人街探案2》取得票房28.42億,《紅海行動》24.56億,《捉妖記2》21億……分別位列2018年票房前三。其中,《唐探2》、《紅海行動》躋身華語電影票房前三。
一系列捷報之后,有行業人士預測今年票房大盤將超700億元。
不過,一位資深電影行業觀察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盡管上半年走勢不錯,但并不看好2018年市場,下半年可能還會逐漸下滑,能否超過700億,取決于今年暑期檔表現。
從目前已公開的片單來看,今年暑期檔定檔影片包括《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姜文導演的影片《邪不壓正》、黃渤的導演處女作電影等。
2017年,全國總票房558億,其中,暑期檔的《戰狼2》貢獻了56.8億票房,占比10%,也創造了今年2月之前的最高單月票房紀錄。暑期檔表現對整年票房至關重要,也會間接影響中秋、國慶檔的市場表現。
今年的暑期檔不能太樂觀。這個判斷來自一個行業著名的“逢偶必喪”理論,即到了偶數年,奧運會、世界杯會占據輿論頭條,盡管這不是絕對的排他關系,也會造成一定影響。
說到底,產業票房能否暴漲,核心并非在于日常觀影人群,而是增量人群。春節檔的數據充分證明了中國存在大量潛在觀影人群,如今,這些人正在轉化為日常觀影。
這是一個行業中最正向的走勢,也是市場逐漸轉好的基礎邏輯。行業渡過了市場化的初級階段,粗放的發展方式后,正在回歸理性,即由觀眾選擇內容,好內容才是獲得票房和收入的核心。
同時,這也是需要給行業潑冷水的原因之一。上述觀察人士表示,觀眾正在成長,但上游風險最大,目前只有少量公司可以保證持續產出質量恒定的內容。
“振興票房,從頭到尾就不該由院線大佬討論,怎么更新影院、怎么提高服務,也跟觀眾需求無關,而全部是上游創作者的事情,呼吁加大加深創作,別讓觀影熱潮退了。”
這種開年紅利能否持續到2018年的全年市場?根本在于市場提供的內容品質。當電影行業形成了iPhone和用戶的關系模式,就是產品直接到用戶,也就形成了良性的市場態勢。2018年前兩個月,大大鼓舞了行業士氣,行業也似乎進入了最好的時候。按照以往每個季度的票房走勢,很有機會超越2017,但能否維持開年局面,創下700億元票房,顯然還是一個問號。